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秶的意思解释

禾部11画上下结构U+79F6

禾部

11画

6画

上下结构

UQWT

IOHD

TDRM

37904

U+79F6

41353431234 点、提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同“粢”。也作“𪗉”。《説文•禾部》:“𪗉,稷也。秶,𪗉或从次。”《字集•禾部》:“秶,同粢。”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禾部 )

集韻》:津私切,音咨。說文》:稷也。本作𪗉,或从次。

又,同「粢」。互見米部粢字註。

注解

〔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

〔秶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次、禾

〔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ī] ⑴ 同“粢”。也作“𪗉”。《説文•禾部》:“𪗉,稷也。秶,𪗉或从次。”《字集•禾部》:“秶,同粢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卽夷切頁碼228頁,第20

𪗉

𪗉稷也。从禾亝聲。

異體

䅆𪗉或从次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子思反頁碼583頁,第4行,第2

䅆稷。從禾齊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此即齋盛字,其米爲𪗉,在器曰盛,今典亦通借齊字爲之。稷字注巳詳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583頁,第5行,第1

或從次作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次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卽夷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286頁,第2許惟賢563頁,第2

䅆稷也。

段注《釋艸》曰:秶,稷也。《周禮・甸師》齍盛注云:秶者,稷也。穀者稷爲長。按經作齍。注作秶。此經用古字,注用今字之例。《周禮》齍盛字鄭易爲秶者三。《甸師》、《肆師》,大祝也。《小宗伯》六齍注云:齍讀爲秶。六秶謂六穀。黍稷稻粱麥苽。云齍讀爲秶。此易齍爲秶之證也。秶本謂稷。何以六穀統名秶。則以稷爲穀之長。故得槩之。《甸師》注是其恉也。米本謂禾。凡穀皆得名米。秶盛之秶猶是矣。《甫田》作齊。亦作齍。毛曰:器實曰齍。而《左傳》、《禮記》皆作秶盛。是可證齍秶之同字。穀名曰秶。用以祭祀則曰齍。別之者,貴之也。今《經典》秶皆譌粢。而齍字且不見於《經典》矣。《廣韵》曰:𪗉,祭飯也。《玉篇》曰:黍稷在器曰𪗉。知舊本《經典》故作𪗉盛。

从禾。𠫼聲。

段注卽夷切。十五部。

𪗉或从次作。

段注鄭注《周禮》曰:齎資字同。其字以𠫼次爲聲。从貝變易。此亦以𠫼次爲聲。从禾變易。而今日《經典》秶盛皆从米作。則又粉餈之或字而誤叚之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