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
意思解释
里裏
lǐ基本解释
①居住的地方。故~。返~(回老家)。
②街坊(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)~弄( lòng )。
③中国市制长度单位。一~(等于五百米)。~程牌。
④衣物的内层。被~。
⑤内部,与“外”相对,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。~外。心~。这~。那~。
⑥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会意。从衣,里声。本义:衣服的里层。
2.同本义。
裏,衣内也。 襦在裏也。 不罹于裏。 绿衣黄里。
里衣(内衣,汗衫。指贴身的衣报);里外发烧(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)
lining;
3.内,中。与外相反。
裏急暴痛。 肉里之脉。 约定今夜放火,里应外合。
里向(靠里边的;里面);里势(里面);里勾外连(内外勾结);里头大叔(里头,指宫内。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);里牵绵(指饮酒下肚时,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)
inside;
4.时候。
妾身年少里,父母俱倾弃。
time;
5.附在“这”、“那”、“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;位置;处所 [used after “这”、“那”、“哪” to indicate direction of place]。
我这里凭阑望,母亲那里倚门悲。
这里,那里;哪里;省里;县里。
名词
1.会意。从土,从田。从“田”,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。本义:里弄;街巷。
2.同本义。
里,居也。 里,邑也。 里尻也。 在野曰庐,在邑曰里。 于蹶之里。 赋里以人。 以里听者,禄之以里。 河洛为王之里。 匪仁里其焉宅兮。 将仲子兮,无逾我里。 既行,及里门,门扃未发。
里门(乡里的门。古代聚族列里以居,里有里门);里闬(即里门,乡里);里闾(里门,乡里)
alley; lane;
3.古代一种居民组织,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。
八家为邻,三邻为朋,三朋为里。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。 一里八十户。 百家为里。 广三百步、长三百步为一里。 择其贤民,使为里君。
里长(主管一里的人。古时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);里尹(里长,里中的长官。即里正);里正图董(乡长、里长一类的人物);里吏(即里尹、里正、里胥)
community;
4.乡里;家乡;故乡。
三老、官属、豪长者、里父老皆会。 黯耻为令,病归田里。 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 割慈忍爱,离邦去里。
里籍(籍贯);里豪(乡里中豪强的人);里妪(乡村妇女);里门(故里;故乡)
village; hometown;
5.量词。长度单位。
于三十里。
华里(市里的旧称);里数;里程;里堠(记里程的土堆)
li, a Chinese unit of length;
6.通“理”。地理。
通于沟渠,修堤防,树五谷,通于地里者也。
geographical condition;
动词
1.居住。
在壄曰庐,在邑曰里。 悠悠我里。 军社之所里。 里仁而美。
里布(古代的土地税。里,居也;布,钱也);里舍(私人住宅;同乡里人);里仁(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;与仁人为邻)
dwell;
2.谓计算路程 。
里程碑(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)
calculate;
3.通“理”。治理。
乃里西土之数。
administer; govern; manage; rule;
形容词
◎通“悝”。忧伤 悠悠我里,亦孔之痗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distressed; worried;
语尾助词
◎同“哩” [正旦云]梅香,你看奶奶做什么里[ 梅香云]奶奶看经哩。—— 元· 关汉卿《金线池》
a formal word in Chinese;
国语辞典解释
里裏
lǐ详细解释
名
1.居所、居处。
《诗经 · 郑风 · 将仲子》:“将仲子兮,无逾我里。”《孟子 · 离娄下》:“去三年不反,然后收其田里。”
2.街坊、巷弄。
《后汉书 · 卷五四 · 杨震传》:“连里竟街,雕修缮饰,穷极巧技。”唐 ·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,酒食游戏相征逐。”
3.故乡。
《文选 · 江淹 · 别赋》:“割慈忍爱,离邦去里。”
故里。
4.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。在镇之下,邻之上,与村平行。
5.量词。计算长度的单位。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。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。
6.内部。
元 · 马致远《四块玉 · 佐国心》曲:“命里无时莫刚求,随时过遣休生受。”
7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两岸词典解释
里裏
lǐ详细解释
1.居民聚居的地方;泛指村落、街坊、巷弄。
里巷、里弄、邻里。
2.古代乡以下基层行政单位,一般以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
3.《书》家乡;故乡。
故里、乡里、离邦去里。
4.量词。用于计算长度。1市里等于500公尺;1公里等于1千公尺。
5.姓。
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外语翻译
- unit of distance; village; lane
- in, innerhalb, innerlich (Präp), Heimat (S), innere (Adj), Li (chin. Längenmaß = 1, 2 km) (Zähl), Futter, Innenseite (S), Nachbarschaft, nähere Umgebung (S)
- dans, intérieur, à l'intérieur, li (mesure de longueur d'environ 500 mètres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良已切;《集韻》:兩耳切;《正韻》:良以切,𡘋音裏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里,邑也。《詩・鄭風》: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【傳】里,居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遂人》: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:在𡐨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: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
又,《正韻》: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
义又,憂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【箋】里,憂也。
义又,姓。《左傳・昭十七年》:鄭之未災也,里析吿子產。【註】里析,鄭大夫。又,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宣三年》: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【註】南里,鄭地。
义又,山名。《史記・封禪書》〔註〕:高里山,在泰山下。
义又,《五代史・附錄》: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。【註】沒里者,河也。
义又,古夫稱妻曰鄕里。《南史・張彪傳》: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。沈約〈山隂柳家女〉詩:還家問鄕里,詎堪持作夫。
又,《正韻》:漢制,長安有戚里,人君姻戚居之,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。
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匠人》:里爲式,然後可以傳衆方。【註】里,讀爲已,聲之誤也。【釋文】里,音以。
注解
〔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里部。
〔里〕字拼音是l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田、土、!、甲、二、!、、一,五行属火。
〔里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衣,里声。本义是衣服的里层。
〔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ǐ] ⑴ 居住的地方⑵ 街坊(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)⑶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⑷ 衣物的内层⑸ 内部,与“外”相对,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良止切頁碼第457頁,第18字續丁孫
里
居也。从田从土。凡里之屬皆从里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六矣反頁碼第1075頁,第3行,第1字述
居也。從田,從土。一曰土聲也。凡里之屬,皆從里。
鍇注臣鍇按:《尚書》曰:「百姓里居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良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775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06頁,第5字
凥也。
段注《鄭風》。無踰我里。傳曰:里,居也。二十五家爲里。《周禮》載師廛里。鄭云:廛里者,若今云邑居矣。里,居也。縣師郊里。鄭云:郊里,郊所居也。遺人鄉里。鄭云:鄉里,鄉所居也。《遂人》曰:五家爲鄰。五鄰爲里。《穀梁傳》曰:古者三百步爲里。《毛詩》亦借里爲悝。悝,病也。
从田。从土。
段注有田有土而可居矣。良止切。一部。
一曰士聲也。
段注一說以推十合一之士爲形聲。
凡里之屬皆从里。
字形解说
金文二例,都由「田」和「土」構成。田義是耕田,土義是土塊,引申為土地。二者相合,可會出居住的地方。戰國文字之形,承自金文,顯而易見。篆文作,從田、從土,整齊有致,當無疑義,隸書、楷書沿之,無所改易。以上諸形,都由田、土二字構成,又和田、土二字沒聲音關係,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有學者以土為社主,古代里供有社主,和土相合,可會以居住的地方(《文字析義》,P.263),可備一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