獏
犭部13画左右结构U+734F
外语翻译
- the panther; the tapir
- Tapi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蒙晡切,音模 —— 獸名。
注解
〔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。
〔獏〕字拼音是m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犭、莫。
〔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ò] ⑴ 同“貘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莫白切頁碼第317頁,第13字續丁孫
貘
似熊而黃黑色,出蜀中。从豸𦶛聲。
附注丁山《邲其卣三器銘文考釋》:「从犬,從日在茻中,當是獏字,即貘之或體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沒白反頁碼第786頁,第7行,第1字述
似熊而黃黒色,出蜀中。從豸莫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「貘,白豹」注:「似熊而小頭,庳腳,黒白骹,能嗜食鐡銅及竹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莫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828頁,第4字許惟賢第799頁,第1字
佀熊而黃黑色。出蜀中。
段注卽諸書所謂食鐵之獸也。見《爾雅》、《上林賦・蜀都賦》注,《後漢書》。《爾雅》謂之白豹。《山海經》謂之猛豹。今四川川東有此獸。薪采攜鐵飯甑入山。每爲所齧。其齒則奸民用爲僞佛齒。
从豸。𦱤聲。
段注莫白切。古音在五部。字亦作貊。亦作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