眺
意思解释
眺覜
tiào基本解释
①望,往远处看。~览。~瞩。~望。远~。
②目不正,斜视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目,兆声。本义:斜视。
2.同本义。
眺,目不正也。 袤眺旁剔。 流目眺夫衡阿兮。
look sideways; cast a sidelong glace;
3.往远处看。
高望而远眺。 眺莲花诸峰。 再眺山下。倾耳聆波澜,举目眺岖嵌。
眺注(犹言凝神远望);眺瞻(远望);眺瞩(登高远望)
look far away; look far into the distance;
4.跳。
老生这两日耳热眼眺,好不放心也啊!
twitch;
名词
◎眼睛 这须发倒翻,双眺凶睅。——清·佚名《亡国恨》
eye;
国语辞典解释
眺覜
tiào详细解释
动
1.眼睛邪视。
《说文解字 · 目部》:“眺,目不正也。”《文选 · 潘岳 · 射雉赋》:“亦有目不步体,邪眺旁剔。”
2.远望。
唐 · 杜甫《喜晴》诗:“出郭眺四郊,肃肃春增华。”
眺望、登高远眺。
外语翻译
- look at, gaze at, scan, survey
- überblicken, überschauen (V)
- regarder au loi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他弔切,音糶。《說文》:目不正也。潘岳〈射雉賦〉:邪眺旁剔。【註】視瞻不正,常驚惕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眺望也。《類篇》:遠視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可以遠眺望。
义又,臺名。《三輔黃圖》:影蛾池,一曰眺蟾臺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土了切;《韻會》:吐了切,𡘋糶上聲 —— 義同。
义或作覜。
注解
〔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眺〕字拼音是tià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目、兆,五行属土。
〔眺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目,兆声。本义是斜视。
〔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iào] ⑴ 望,往远处看⑵ 目不正,斜视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他弔切頁碼第106頁,第29字續丁孫
眺
異體𥆮
目不正也。从目兆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惕弔反頁碼第280頁,第5行,第1字述
目不正。從目兆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潘岳《射雉賦》曰:『目不步體,衺眺㫄剔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他弔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536頁,第2字許惟賢第240頁,第6字
目不正也。
段注按《釋詁》、《說文》皆云覜,視也。然則覜望字不得作眺。《月令》。可以遠眺望。系假借。小徐注引《射雉賦》。目不步體。衺眺旁剔。徐爰曰:視瞻不正。常驚惕也。此眺字本義。
从目。兆聲。
段注他弔切。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