䰟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䰟
◎同“魂”。
外语翻译
- (same as 魂) the soul, the spiritual part of man that ascends to heaven, the wits; the spiritual facultie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同上(同「魂」)。
注解
〔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鬼部。
〔䰟〕字拼音是hú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云、鬼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戶昆切頁碼第303頁,第7字續丁孫
魂
異體䰟
陽气也。从鬼云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戶昆反頁碼第754頁,第7行,第1字述
陽气也。從鬼云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戸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737頁,第3字許惟賢第760頁,第1字
䰟
陽气也。
段注陽當作昜。《白虎通》曰:䰟者,沄也。猶沄沄行不休也。《淮南子》曰:天气爲䰟。《左傳》。子產曰:人生始化曰魄。旣生魄。陽曰䰟。用物精多。則䰟魄強。
从鬼。云聲。
段注各本篆體作魂。今正。李文仲《字鑑》曰:《說文》本下形上聲。今作魂。右形左聲。如詞朗崩秋,《說文》本作䛐朖𡹔秌。今從𣜩變。又召字形在左則爲叨。含字聲在右則爲吟。字畫稍改。則爲別字。按李氏在元時猶見《說文》舊本。故䛐䰟等字不誤。今則大徐本皆作魂。惟小徐本作䰟。《廣韵》、《集韵》、《韵會》亦作䰟。乃乾隆閒汪啟淑刻小徐書。翦割俗刻《說文》之篆文付《梓人》。而抄本䰟字不可復見矣。是故刻書不可不愼也。䛐之必司上言下者,意內言外之象也。䰟之必鬼下云上者,陽氣沄沄而上之象也。曰云聲者,舉形聲包會意。戸昆切。十三部。
白话解释
魂,人的天生阳气。字形采用“鬼”作边旁,“云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從鬼、云聲。從鬼,以表人離開身體而存在的精神;云聲,以示音讀。云像雲氣興起,有飄浮游蕩之義。二者相合,以表人死後,精氣游移不定。據此,則聲兼其義。隸書、楷書之形,均承篆文以定體。以上諸形,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兼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