霤
意思解释
霤溜
liù基本解释
◎同“溜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屋檐的流水。
霤,屋下流也。 晨霤承檐滴。 霤冷冷以夜下兮。
檐霤(屋檐水);晨霤(早晨的屋檐水)
rainwater from the roof; running water from eaves;
2.向下流的水。
泰山之霤穿石。 悬霤空中注。
water flowing down;
3.屋檐 。
霤水(屋檐水);霤垂(屋檐下);霤轩(殿堂前檐下的平台)
eaves;
4.承霤 ,指屋檐的接水长槽。
匿于人家霤槽中。
霤槽(即承霤)
eaves gutter; watershoot;
5.通“溜”。檐下滴水处。
设洗篚于祚阶东南,当东霤。
eavesdrop;
6.借指屋宇,房屋。
南房小壇,观绝霤只。
house;
国语辞典解释
霤溜
liù详细解释
名
1.屋簷上流下的水。
《文选 · 潘岳 · 悼亡诗三首之一》:“春风缘隙来,晨霤承檐滴。”
2.向下流的水。
《文选 · 枚乘 · 上书谏吴王》:“太山之霤穿石,殚极之绠断干。”
3.屋簷。
《礼记 · 玉藻》:“颐霤垂拱,视下而听上。”唐 · 孔颖达 · 正义:“颐霤者,霤,屋簷,身俯,故头临前,垂颐如屋霤。”
4.装在屋簷下接雨水的槽管。
《礼记 · 檀弓上》:“既葬各以其服除,池视重霤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承霤以木为之,用行水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霤溜
liù详细解释
1.《书》从屋簷流下来的水。
春风缘隙来,晨霤承檐滴(《文选 · 潘岳 · 悼亡诗三首之一》)。
2.《书》向下流的水。
太山之霤穿石,殚极之绠断干(《文选 · 枚乘 · 上书谏吴王》)。
3.《书》屋簷。
颐霤垂拱,视下而听上(《礼记 · 玉藻》)。
4.《书》屋簷下接雨水的槽管。
既葬各以其服除,池视重霤(《礼记 · 檀弓上》)。
外语翻译
- drip; rain-water catch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力救切,音溜。《說文》:屋水流也。从雨,留聲。《禮・玉藻》:端行頤霤如矢。【註】行既疾,身乃小折,而頭直俯臨前,頤如屋霤之垂也。《儀禮・鄕飮酒禮》:磬,階閒縮霤,北面𡔷之。《禮・雜記》:檖者降受爵,弁服於門內霤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玉堂對霤。【註】《禮記》註曰:堂前有承霤。
义又,《禮・月令》:其祀中霤。【註】中霤,猶中室也。土主中央,而神在室,古者複穴,是以名室爲霤。【疏】土,五行之主,故其神在室之中央。中霤,所祭土神也。杜註《春秋》:在家則祀中霤,在野則爲社。又,〈郊特牲〉云「家主中霤,而國主社」,社神,亦中霤神也。古者複穴,皆開其上取明,故雨霤之,後因名室爲中霤。又,《禮・祭法》:中霤。【註】中霤,主堂室居處。
义又,《韻會》與溜通。《前漢・枚乗傳》:泰山之霤穿石。
又,叶音留。何晏〈瑞頌〉:交交黃鳥,信我中霤;儵儵嘉苗,吐穎田疇。
注解
〔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雨部。
〔霤〕字拼音是li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⻗、留。
〔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ù] ⑴ 同“溜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救切頁碼第385頁,第3字續丁孫
𩅸
異體霤
屋水流也。从雨畱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良秀反頁碼第934頁,第2行,第1字述
屋水流也。從雨畱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屋檐滴處。《春秋左傳》曰:『三進及霤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救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291頁,第5字許惟賢第997頁,第4字
屋水流也。
段注《水部》曰:濩,𩅸下皃也。《釋名》曰:中央曰中𩅸。古者𥨍穴後室之𩅸。當今之棟下直室之中。古者𩅸下之處也。
从雨。畱聲。
段注力救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