韘
外语翻译
- archer's thumb ring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失涉切,音攝。《說文》:射決也,所以鉤弦。以象骨韋系著右巨指。从韋,枼聲。《玉篇》:指沓也。《詩・衞風》童子佩韘〔傳〕:韘,玦也。能射御則帶韘。【箋】韘之言沓,所以彄沓手指。《集韻》或作弽。
又,《廣韻》:蘇協切;《集韻》:悉協切,𡘋音燮。《廣韻》:韘韝,射具。
又,《集韻》:䪓韘,帶具。
注解
〔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韋部。
〔韘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è、x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韋、枼。
〔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è] ⑴ 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:“虽则佩~,能不我甲。”㈡ [xiè] ⑴ 古通“渫”,疏浚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失涉切頁碼第175頁,第8字續丁孫
韘
射決也。所以拘弦,以象骨,韋系,著右巨指。从韋枼聲。《詩》曰:「童子佩韘。」
𢐇
異體弽
韘或从弓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相聶反頁碼第434頁,第7行,第1字述
射決也,所㠯拘弦,㠯象骨韋系著右巨指。從韋枼聲。《詩》曰:「童子佩韘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所以助鈎弦,若今皮韘。決猶引開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35頁,第2行,第1字述
韘或從弓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失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939頁,第1字許惟賢第414頁,第4字
射決也。所㠯拘弦。
段注《衞風》。童子佩韘。毛曰:韘,決也。能射御則帶韘。《小雅・車攻》傳曰:決,所以鉤弦也。鄭注《周禮》曰:抉,挾矢時所以持弦飾也。注《鄉射禮》、《大射儀》云:決猶闓也。以象骨爲之。箸右大巨指以鉤弦闓體。按卽今人之扳指也。《經典》多言決。少言韘。韘惟見詩。毛公釋爲決。而箋云:韘之言沓。所以彄沓手指。此以《禮經》之極釋韘也。《大射》云:朱極三。注云:極猶放也。所以韜指利放弦也。以朱韋爲之。食指將指無名指各一。小指短不用。鄭意以韘極沓三字雙聲。且極用韋爲之。故字从韋。決則用象骨爲之。故不从毛而易其義。許說从毛也。以字从韋論之。鄭爲長矣。《內則》言佩決。詩言佩韘。葢言一可以包二。
㠯象骨。
段注句。
韋系。
段注句。
箸右巨指。从韋。
段注《繕人》注云:《士喪禮》。抉用正王棘若檡棘。則天子用象骨與。按用棘葢施諸死者。疑生者用象若骨。故《鄉射》、《大射禮》注皆云:用象骨。許意正如是。用韋爲系。箸右巨指。故字从韋。但今世扳指不用系。《士喪禮》注云:決以韋爲之藉。又云:以紐環大擘本。恐生者皆不必然也。
枼聲。
段注失涉切。八部。《釋文》大涉切。
詩曰:童子佩韘。
韘或从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