𦺍
⺿部16画上下结构U+26E8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子淺切,音翦。《廣韻》同「葥」。
又,《說文》作𧁄,昨先切,音前 —— 義亦同「箭」。
《類篇》:臣光曰:《說文》从止从舟,篆文作歬,變隷作前。後或筆誤歬字加刀作𠝣,因而不改,今筆勢既殊,故從兩出。〇【按】此字一字有三形,三音,同一義,分見葥𧁄二字註。
注解
〔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𦺍〕字拼音是jiǎ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湔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昨先切頁碼第23頁,第10字續丁孫
𧁄
異體𦺍
王彗也。从艸𣾅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自先反頁碼第86頁,第5行,第2字述
王彗也。從艸湔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落帚草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昨先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38頁,第4字許惟賢第60頁,第3字
王彗也。
段注《釋艸》字作葥。郭云:似藜可爲彗。按凡物呼王者皆謂大。
从艸。湔聲。
段注昨先切。十二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