跄
意思解释
跄蹌
qiāng基本解释
①〔~~〕形容行走合乎礼节。
②(蹌)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足,仓声。本义:行走有节奏的样子。
2.同本义。
跄,动也。 巧趋跄兮,射则臧兮。 跄捍凌越。
(walk)in rhythm;
3.跄跄。
跄跄,动也。 济济跄跄。 跄跄济济。 朝庭之美,济济跄跄。 鸟兽跄跄。 笙镛以间,鸟兽跄跄。 凤鸟跄跄,匪尧之庭。 天子穆穆,诸侯皇皇,大夫济济,士跄跄。
in movement;
4.另见 qiàng。
跄蹌
qiàng基本解释
◎〔踉( liàng )~〕见“踉2”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走。也作“蹡”。
蹡,走也。或从仓。
walk;
2.急趋 。
跄捍(疾驰的样子)
go in a hurry;
3.另见 qiāng。
外语翻译
- walk rapidly
- Staffelung, abstufen (S)
- marche agi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七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千羊切,𡘋音鏘。《說文》:動也。《爾雅・釋訓》:蹌蹌,動也。【註】恐動趨步。《詩・齊風》:巧趨蹌兮。【傳】蹌,巧趨貌。又,〈大雅〉:蹌蹌濟濟。【箋】士大夫之威儀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士蹌蹌。【釋文】蹌,本又作鶬,或作鏘。
义又,《書・益稷》:鳥獸蹌蹌。【釋文】舞貌。
又,《集韻》:七亮切 —— 與蹡同,走也。
注解
〔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。
〔蹌〕字拼音是qi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倉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七羊切頁碼第60頁,第26字續丁孫
蹌
動也。从足倉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猜常反頁碼第174頁,第2行,第2字述
動也。從足倉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詩》曰:『巧趨蹌兮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七羊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325頁,第2字許惟賢第145頁,第12字
動也。从足。倉聲。
段注七羊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