瘍
疒部14画半包围结构U+760D
外语翻译
- ulcers, sores; infection
- Geschwür (S)
- ulcère, plai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與章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余章切;《正韻》:移章切,𡘋音陽。《說文》:頭創也。《廣韻》:傷也。《集韻》:一曰創癰。《左傳・襄十九年》:荀偃癉疽,生瘍於頭。【疏】瘍,頭創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身有瘍則浴。《周禮・天官》瘍醫〔註〕:瘍,創㿈也。又,〈醫師〉:凡邦之有疾病者,疕瘍者造焉。【註】身傷曰瘍。
又,《集韻》:大浪切,音宕 —— 畜病泄。
义《類篇》或作痒,亦作𤺹。
注解
〔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瘍〕字拼音是yá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昜。
〔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áng] ⑴ 见“疡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與章切頁碼第246頁,第10字續丁孫
瘍
頭創也。从𤕫昜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以箱反頁碼第630頁,第3行,第2字述
頭瘡也。從疒昜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禮》:「身有瘍則浴。」瘍,頭瘡而在身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與章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393頁,第6字許惟賢第610頁,第6字
頭創也。
段注按頭字葢賸。上文疕下曰頭痬。則見瘍不專在頭矣。鄭注《周禮》云:身傷曰瘍。以別於頭瘍曰疕。許則曡韵爲訓。疕得𧦝瘍。他瘍不得𧦝疕也。《檀弓》曰:居喪之禮。身有瘍則浴。
从𤕫。昜聲。
段注與章切。十部。《魯頌》假瘍爲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