箁
⺮部14画上下结构U+7B81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薄侯切;《集韻》:蒲侯切,𡘋音裒 —— 竹箬也。
又,《集韻》:蒲口切,音瓿 —— 竹葉也。
又,《集韻》:房尤切,音浮 —— 竹名。
又,《集韻》:蓬逋切,音蒲 —— 䈬箷,小竹網。
义或作箁。
注解
〔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箁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óu、bù、fú、p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咅。
〔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óu] ⑴ 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,即笋壳。㈡ [bù] ⑴ 竹叶。㈢ [fú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。㈣ [pú] ⑴ 〔~箷〕小竹网。亦作“蒲箷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薄侯切頁碼第142頁,第5字續丁孫
箁
竹箬也。从竹㕻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步矛反頁碼第362頁,第5行,第1字述
竹箬也。從竹咅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薄侯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756頁,第1字許惟賢第337頁,第4字
竹箬也。从竹。咅聲。
段注薄侯切。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