獵
意思解释
獵猎
liè基本解释
①打獵;捕捉禽獸。狩~。漁~。~捕。~取。~人。~戶。~狗。~槍。
②搜尋;物色。~奇。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从犬,巤( liè )聲。本義:打獵,捕捉禽獸。
2.同本義。
獵,放獵逐禽也。 不狩不獵,胡瞻爾庭有縣貆兮? 執弓挾矢以獵。 楚蒍艾獵,字叔敖。 吏所獵也。 將軍獵渭城。 單于出獵。 教我獵蟲所。
獵火(打獵時焚山以驅獸的火);獵圍(獵捕禽獸的圍子);獵士(打獵的壯士);獵夫(獵手、獵民、獵者、獵客、獵師、獵徒。獵人);獵食(捕捉或尋找食物;謀食)
hunt;
3.搜求,追求。
獵德而得德。
獵酒(索取酒食);獵精(擷取精華);獵俊(搜求有才智的人)
seek;
4.奪取。
方將上獵三靈之流,下決醴泉之滋。
獵取(奪取);獵鹿(喻奪取天下);獵古調(迅速地撥腿轉身)
seize;
5.通“躐”。踩,踐踏。
不殺老弱,不獵禾稼。
stamp; tread on;
6.越過;掠過。
[風]獵蕙草。 不躐(獵)等也。
cross; negotiate; dash; flash;
7.用手捋齊。
獵纓正襟危坐。
stroke; smooth out with the fingers;
国语辞典解释
獵猎
liè详细解释
动
1.追捕禽兽。
《诗经 · 魏风 · 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貆兮。”
2.探求、寻求。
南朝梁 · 刘勰《文心雕龙 · 辨骚》:“中巧者猎其艳辞,吟讽者衔其山 川。”唐 · 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顿天网以掩之,猎贤俊以御极。”
3.吹拂、掠过。
《文选 · 宋玉 · 风赋》:“猎蕙草,离秦衡,概新夷,被荑杨。”宋 · 欧阳修《渔家傲 · 昨日采花花欲尽》词:“隔花闻道潮来近,风猎紫荷声又紧。”
4.践踏。
《荀子 · 议兵》:“不杀老弱,不猎禾稼。”唐 · 杨倞 · 注:“猎与躐同,践也。”
形
◎打猎的。
猎人、猎犬、猎鹰。
状
◎形容风声。
《文选 · 鲍照 · 还都道中作诗》:“鳞鳞夕云起,猎猎晓风遒。”
外语翻译
- hunt; field sports
- Jagdwesen, Jagd (S), jagen (V)
- chass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良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力涉切,𡘋音鬣。《說文》:放獵逐禽也。《廣韻》:取獸也。《白虎通》曰:四時之田,總名爲獵,爲田除害也。《尸子》曰:虙羲氏之世,天下多獸,故敎人以獵也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獵,虐也。【疏】獵謂從禽也,必暴害於物,故云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春獵爲蒐,夏獵爲苗,秋獵爲獮,冬獵爲狩。《詩・魏風》:不狩不獵。《禮・王制》:豺祭獸,然後田獵。蔡邕《月令章句》:獵者,捷取之名。《正字通》:獵以供俎豆、習兵戎,皆國家重事也。
义又,震也。〈吳語〉:今大夫國子,興其衆庶,以犯獵吳國之師徒。【註】獵,震也。㊟〔王引之《經義述聞・國語下》:「韋注曰:獵,震也。家大人曰:震與獵義不相近,諸書亦無訓獵為震者,震當為虐。」〕
义又,揚雄〈校獵賦〉:鴻絧緁獵。【註】師古曰:緁獵,相差次也。
义又,龜名。《爾雅・釋魚》:龜後弇諸獵。【疏】謂甲後弇覆者名獵。《周禮・春官・龜人》:南龜曰獵屬。
义又,山名。《淮南子・地形訓》:洛出獵山。
义又,車名。《前漢・宣帝紀》:太僕以軨獵車奉迎龜孫。【註】文穎曰:軨獵,小車。
考證
《前漢・宣帝紀》太僕以軨獵車奉迎龜孫。
謹照原文龜孫改曾孫。
注解
〔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。
〔獵〕字拼音是l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犭、巤。
〔獵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犬,巤( liè )聲。本义是打獵,捕捉禽獸。
〔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è] ⑴ 打獵;捕捉禽獸⑵ 搜尋;物色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良涉切頁碼第330頁,第28字續丁孫
獵
放獵逐禽也。从犬巤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良涉反頁碼第810頁,第7行,第2字述
畋獵也。逐禽也。從犬巤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良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901頁,第2字許惟賢第830頁,第9字
放獵,逐禽也。
段注放小徐作畋。畋,平田也。非許義。《韵會》作效。效疑校之譌。校獵見《吳都賦》。葢卽《孟子》之獵較也。校獵二字逗。以逐禽釋之。蔡邕《月令・章句》曰:獵,捷也。《白虎通》曰:四時之田緫名爲獵。《毛詩》。不狩不獵。箋云:冬獵曰狩。宵田曰獵。此因經文重言而分別之也。引伸爲凌獵。爲捷獵。
从犬。巤聲。
段注良涉切。八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