圛
外语翻译
- used in place names; stratu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羊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夷益切,𡘋音睪。《說文》:回行也。引《逸周書》:圛圛升雲,半有半無。徐鍇曰:〈洪範〉卜五,曰雨、曰霽、曰蒙、曰圛、曰克。圛者,象氣絡繹不絕也;半有半無,卽《史・龜筴傳》所謂雨不雨、霽不霽,氣不聮屬之說也。《今文尚書》作驛。
注解
〔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囗部。
〔圛〕字拼音是yì,全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囗、睪。
〔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(云气)连接不断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羊益切頁碼第202頁,第15字續丁孫
圛
回行也。从囗𥇡聲。《尙書》:「曰圛。」圛,升雲半有半無。讀若驛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以陟反頁碼第517頁,第1行,第1字述
回行也。從囗睪聲。《尚書》曰:「圛圜升雲,半有半無。」讀若驛。
鍇注臣鍇按:《洪範稽疑》:「卜五曰圛、曰霽。」說「曰圛」者,象气絡繹不連屬也,是半有半無也,今卜者以兆體蒙晦不分爲水兆,亦其義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羊益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107頁,第1字許惟賢第488頁,第8字
回行也。
段注謂回曲而行。
从囗。𥇡聲。
段注羊益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《商書》曰:
段注商各本譌尚。今依《廣韵》、《玉篇》正。曰字各本無。今補。
曰圛。
段注句絕。《商書》謂《洪範》。曰圛,唐衛包改爲曰驛。而尚書《正義》、《詩・齊風・正義》皆作曰圛。此天寶以前未改之本也。自貞觀以前。《史記・宋世家・集解》云:尚書作圛。引鄭注。圛,色澤而光明也。《周禮》大⺊注引《洪範》。曰雨曰濟,曰圛,曰蟊,曰剋。《齊風・鄭箋》云:古文尚書弟爲圛。皆古文尚書作圛之明證也。古文尚書弟爲圛者,謂夏矦歐陽作弟。古文尚書則作圛也。言此者證詩之弟字亦當爲圛而訓明也。知今文《尙書》作弟者,《宋世家》作涕可證也。今本《鄭箋》作以弟爲圛,衍一字而不可通矣。
圛者。
段注者字依《廣韵》、《五經文字》補。舊讀圛圛𦫵雲爲句。誤甚。
𦫵雲半有半無。
段注此釋書曰圛之義。與本訓回行不同。故箸之。如𤊾席別於火不明,堲讒別於以土增大道。文法正同。𦫵雲半有半無。正某氏氣落驛不連屬,王肅霍驛消減如雲陰,所本。如許說則《商書》圛字正釋之假借。
讀若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