驢
馬部26画左右结构U+9A62
外语翻译
- donkey, ass
- Esel (S)
- âne, equus asinu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力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凌如切,𡘋音廬。《玉篇》:似馬,長耳。《正字通》:驢,長頰,廣額,修尾,有褐、白、黑三色,以午及五更初而鳴,協漏刻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女眞遼東出野驢,似驢,色駁,人食之。
义又,《合璧事類》:[⿺⿱𦥑𠂡具]䑕,秦人謂之小驢。
注解
〔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馬部。
〔驢〕字拼音是lǘ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馬、盧。
〔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ǘ] ⑴ 见“驴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力居切頁碼第325頁,第12字續丁孫
驢
似馬,長耳。从馬盧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連於反頁碼第800頁,第3行,第2字述
似馬長耳。從馬盧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力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874頁,第2字許惟賢第819頁,第4字
驢獸,
段注二字今補。
佀馬。長耳。从馬。盧聲。
段注力居切。五部。按驢,騾,駃騠,騊駼,驒騱,大史公皆謂爲匈奴奇畜。本中國所不用。故字皆不見經傳。葢秦人造之耳。若《鄉射禮》閭中注云:閭,獸名。如驢一角。或曰如驢岐蹄。引《周書》北堂以閭。閭斷非驢也。而或以爲一物何哉。
白话解释
驴,形似马,长耳朵。字形采用“马”作边旁,“盧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由「馬」、「盧」二字構成。從馬,示其為馬類之義。從盧,聲符,注明音讀。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