埩
土部9画左右结构U+57E9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側莖切;《集韻》:甾莖切,𡘋音爭 —— 理也、治也。
又,《廣韻》:士耕切;《集韻》:鉏耕切,𡘋音崢 —— 魯城北門池。
注解
〔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埩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ēng、ché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爭。
〔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ēng] ⑴ 耕治。㈡ [chéng] ⑴ 中国古代鲁城北门池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疾郢切頁碼第455頁,第10字續丁孫
埩
治也。从土爭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寂逞反頁碼第1070頁,第2行,第1字述
治也。從土爭聲。
鍇注臣鍇按:若今人言屏淨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疾郢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758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99頁,第2字
治也。
段注治土曰埩。《廣韵》曰:埩,魯城北門池也。《公羊傳》作爭。許《水部》作淨。
从土。爭聲。
段注疾郢切。十一部。《廣韵》側莖切。其埩門字士耕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