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行尸走肉[ xíng shī zǒu ròu ]
⒈ 行尸:会走动的尸体。走肉: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。活死人。比喻庸碌无能,无所作为的人。
例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——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
英a walking corpse——one who vegetates;
引证解释
⒈ 见“行尸走肉”。
⒉ 比喻徒具形骸,庸碌无为,毫无生气的人。
引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后汉》:“﹝ 任末 ﹞临终诫曰:‘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,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’”
清 王夫之 《读通鉴论·汉成帝六》:“张禹 之初,与 王根 异也,犹有生人之气也;虑及子孙而行尸走肉,遂祸人之宗社,冒万世之羞。”
李六如 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二卷第七章:“‘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’,难道你我就没有责任吗?都象你这样,那 中国 四万万人,就等于四万万行尸走肉啦。”
⒊ 比喻精神贫乏,徒有形体的反动分子。
引峻青 《不尽巨涛滚滚来》:“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,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。”
郭澄清 《大刀记》第五章:“那个出卖灵魂者,只能做为一个行尸走肉继续存在于世而已!”
亦作“行尸走骨”、“行尸走肉”。 《云笈七籤》卷六十:“虽位极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”
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刘文恪》:“此等行尸走肉,亦復想啗我金耶?”
国语辞典
行尸走肉[ xíng shī zǒu ròu ]
⒈ 会走动却没有魂魄的躯体。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,缺乏生气,庸碌无为。晋·王嘉也作「行尸走骨」、「行尸视肉」、「走骨行尸」、「走肉行尸」。
引《拾遗记·卷六》:「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」
《幼学琼林·卷二·身体类》:「谫劣无能,谓之行尸走肉。」
近酒囊饭袋
相关词语
- xuán jiàn玄鉴
- xīn qìng欣庆
- xià gōng fū下工夫
- xiāng huáng qí厢黄旗
- xī yóu bǔ西游补
- xuán qián zhuǎn kūn旋干转坤
- xuán yǒng悬涌
- xīng lì星历
- xié fù谐附
- xǐ xīn洗心
- xiē pāi歇拍
- xún gēng巡耕
- xùn xiá训狎
- xíng bù lǚ wēi行不履危
- xiě wàng写望
- xiào càn笑粲
- xiāng lì相丽
- xún mì询觅
- xiū bǎo休宝
- xīng huò pù星货铺
- xuè yù血郁
- xiù lì秀立
- xié zhēn鲑珍
- xuān zhèn宣振
- xiāo zú骁卒
- xí bù xiá nuǎn席不暇暖
- xié chén谐臣
- xīn xīn昕昕
- xuè sì血祀
- xuán héng璇衡
- xìn chàng衅鬯
- xiǎo míng jiā小名家
- xiān yì鲜异
- xún jiū寻究
- xiáng lì祥历
- xìn cì信次
- xiè bù谢步
- xuān mù儇目
- xū jǐng墟井
- xíng yín shī rén行吟诗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