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韵
拼音xié yùn
注音ㄒ一ㄝˊ ㄩㄣˋ
繁体協韻
词语解释
协韵[ xié yùn ]
⒈ 押韵,符合韵律。音韵学用语。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。开始于南北朝,盛行于宋朝,朱熹是代表。
引证解释
⒈ 押韵,符合韵律。
引宋 叶梦得 《避暑录话》卷上:“安禄山 亦好作诗,作《樱桃诗》云:‘樱桃一篮子,半青一半黄,一半寄 怀王,一半寄 周贄。’或请以‘一半寄 周贄 ’句在上,则协韵。”
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三钞·蜀音押韵》:“然则 顾亭林 谓《毛诗》有以方音协韵者。如《小戎》之‘参’与‘中’。”
鲁迅 《集外集·通讯(复张逢汉)》:“译诗就更其难,因为要顾全音调和协韵。”
⒉ 音韵学用语。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。开始于 南北朝,盛行于 宋朝,朱熹 是代表。 明 末 陈第 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反对这种不科学的作法,认为所协之音实即古本音,每字只有一个古音,而不应随文改读。参见“叶韵”。
引宋 严羽 《沧浪诗话·诗体》:“有协韵,《楚辞》及《选》诗,多用协韵。”
郭绍虞 校释:“盖由时人不知古音,故创为协韵之説。 《楚辞》及《选》诗犹合古音,故 沧浪 谓‘多用协韵’。”
清 钱大昕 《音韵问答》:“《邶风》:‘寧不我顾。’《释文》:‘ 徐 音古。’此亦协韵也,后放此。 陆元朗 之时,已有韵书,故于今韵不收者,谓之协韵。”
国语辞典
协韵[ xié yùn ]
⒈ 符合韵律。诗词歌赋中,于相当的句末以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相押韵,使音调和谐优 美,称为「协韵」。
引《红楼梦·第四〇回》:「无论诗词歌赋,成语俗话,比上一句都要协韵,错了的罚一杯。」
⒉ 今韵与古韵不同,以今音读古韵,多不能谐。北周沈重作《毛诗音义》,创协韵之说,随意将某字临时改读某音,以求和谐。至明末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加以反驳,认为时有古今,地有南北,今韵不协,正是语音演变的证据,不能任意随文改读。应求古韵,以证其和谐。
相关词语
- xìn cì信次
- xī yóu bǔ西游补
- xiào càn笑粲
- xià gōng fū下工夫
- xuè sì血祀
- xū jǐng墟井
- xíng yín shī rén行吟诗人
- xīng huò pù星货铺
- xuán héng璇衡
- xùn xiá训狎
- xíng bù lǚ wēi行不履危
- xiāng huáng qí厢黄旗
- xiū bǎo休宝
- xiě wàng写望
- xuān mù儇目
- xuè yù血郁
- xīn qìng欣庆
- xí bù xiá nuǎn席不暇暖
- xiǎo míng jiā小名家
- xīng lì星历
- xiē pāi歇拍
- xiè bù谢步
- xuán jiàn玄鉴
- xìn chàng衅鬯
- xiāng lì相丽
- xuán qián zhuǎn kūn旋干转坤
- xié fù谐附
- xīn xīn昕昕
- xún mì询觅
- xiù lì秀立
- xiāo zú骁卒
- xié chén谐臣
- xiān yì鲜异
- xiáng lì祥历
- xún jiū寻究
- xuān zhèn宣振
- xié zhēn鲑珍
- xuán yǒng悬涌
- xǐ xīn洗心
- xún gēng巡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