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教
拼音wǔ jiào
注音ㄨˇ ㄐ一ㄠˋ
繁体五教
词语解释
五教[ wǔ jiào ]
⒈ 五常之教。指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。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。唐人对司徒的别称。佛教语。华严宗判教为五,即小教、始教、终教、顿教、圆教。
引证解释
⒈ 五常之教。指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。
引《书·舜典》:“汝作司徒,敬敷五教。”
孔 传:“布五常之教。”
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举八元,使布五教于四方,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共、子孝。”
《旧唐书·玄宗纪下》:“敦风劝俗,五教攸光。”
⒉ 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。
引《管子·兵法》:“五教,一曰教其目,以形色之旗;二曰教其身,以号令之数;三曰教其足,以进退之度;四曰教其手,以长短之利;五曰教其心,以赏罚之诚。五教各习,而士负以勇矣。”
⒊ 唐 人对司徒的别称。
引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五教念女早寡,不能忘情,乃召门生故吏而告之。”
此指 唐 司徒 裴璩。宋 洪迈 《容斋四笔·官称别名》:“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……太尉为掌武,司徒为五教。”
⒋ 佛教语。华严宗判教为五,即小教、始教、终教、顿教、圆教。
引唐 法藏 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一:“一、小乘教,二、大乘始教,三、终教,四、顿教,五、圆教……此上五教,非局判经。”
国语辞典
五教[ wǔ jiào ]
⒈ 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,五种伦常教育。
引《书经·舜典》:「汝作司徒,敬敷五教,在宽。」
汉·孔安国·传:「布五常之教。」
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「举八元,使布五教于四方,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共、子孝,内平外成。」
⒉ 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。
引《管子·兵法》:「五教,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,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,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,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,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,五教各习,而士负以勇矣。」
⒊ 唐代称司徒为五教。
引宋·洪迈《容斋四笔·卷一五·官称别名》:「唐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……,司徒为五教。」
⒋ 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。分别为小乘教,指宣说四圣谛、十二因缘的经典,如《阿含经》;大乘始教,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,如《般若经》;大乘终教,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,如《楞伽经》;顿教,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,如《维摩诘经》;圆教,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,如《华严经》。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。借以推证华严经是诸经之王。
引《华严经探玄记·卷一》:「一、小乘教,二、大乘始教,三、终教,四、顿教,五、圆教……此上五教非局判经。」
相关词语
- wěi zhàng委杖
- wàng yáng ér tàn望洋而叹
- wǎn jìn晩近
- wǔ fèng舞凤
- wēi kù威酷
- wáng rì亡日
- wǔ bì五辟
- wài jì外祭
- wú bō无拨
- wěi liè猥劣
- wēi fèng威凤
- wǔ chá午茶
- wù shuí兀谁
- wēng zhòng翁仲
- wāi fēng xié qì歪风邪气
- wéi qiè韦箧
- wáng liú王刘
- wén jī wǔ闻鸡舞
- wēi xié微邪
- wēi ěr xùn威耳逊
- wéi qiáng帷墙
- wū yín乌银
- wù máng máng雾茫茫
- wēi nǎo mào危脑帽
- wěi jì猥计
- wù xù鋈续
- wú shēng wú xiù无伤无臭
- wēi jìn威禁
- wǔ wáng zhàng五王帐
- wěi jué痿蹷
- wài mǔ外母
- wú lèi无类
- wú piān wú bēi无偏无陂
- wǎ là guó瓦剌国
- wén xué shè文学社
- wù wài rén物外人
- wén sōu dīng jiǎ文搜丁甲
- wán měi jìng jiè完美境界
- wú chéng芜城
- wǎn lōu挽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