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失色[ shī sè ]
⒈ 因惊恐而面色变白。
例惊愕失色。
诸将皆失色。——《李愬雪夜入蔡州》
英turn pale;
⒉ 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。
例年久失色。
我脑海里忽然涌出许多作家在书中对云的千姿百态、千娇百媚的描写,但一同我眼前亲见的景象相比,却都有点失色了。——《云赋》
英eclipse;
引证解释
⒈ 容貌不庄重。
引《礼记·表记》:“君子不失足於人,不失色於人,不失口於人。”
郑玄 注:“失,谓失其容止之节也。 《玉藻》曰:‘足容重,色容庄,口容止。’”
明 刘元卿 《贤奕编·间钞上》:“宴或以家姬作乐,谈笑竟日,未尝一目之,常以拇指搯中指自持,翊旦眎其指,甲痕犹在,盖恐失色於人也。”
⒉ 因羞愧、吃惊或发怒而改变神色。
引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子贡 卑陬失色,頊頊然不自得,行三十里而后愈。”
成玄英 疏:“卑陬,惭怍之貌。頊頊,自失之貌。既被詆訶,颜色自失,行三十里方得復常。”
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羣臣皆惊鄂失色,莫敢发言,但唯唯而已。”
《明史·毛忠传》:“贼来益众,军中皆失色。”
曹禺 《雷雨》第一幕:“周萍 (更惊恐):‘爸,没有的事,没有。’ 周朴园 :‘一个人敢作就要敢当。’ 周萍 (失色):‘爸!’”
⒊ 泛指改变颜色。
引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种紫草》:“其棚下,勿使驴马粪及人溺,又忌烟,皆令草失色。”
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病久了,她进门有些颤抖,嘴唇惨白失色,头发微乱。”
⒋ 犹言丢脸。
引《醒世恒言·汪大尹火焚宝莲寺》:“带累佛面无光,山门失色。”
⒌ 指不顾脸面。
国语辞典
失色[ shī sè ]
⒈ 对人的表情、态度不庄重。
引《礼记·表记》:「君子不失足于人,不失色于人,不失口于人。」
⒉ 失去原本的容色。形容神色因惊惶改变。也作「失容」。
引《汉书·卷六八·霍光传》:「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,但唯唯而已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一一回》:「傅知府听了,面孔失色,做声不得。」
近减色 失态
英语to lose color, to turn pale
德语erbleichen (V)
法语se faner, se flérir, pâlir, blêmir
相关词语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ì yuán四垣
- shōu shā收煞
- shēng qì升气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ī miù失谬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ì yǒu势友
- shān méi山眉
- sī xì私系
- shí shú识熟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ù jí束棘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ī cè失策
- shì wěi世伪
- shēn tǎo申讨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í xián时贤
- sī huà司化
- shì wǔ士伍
- shū máng输芒
- shěng yuē省约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uì wēi遂威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ūn sūn孙孙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ǎ xiù洒绣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