耆老
拼音qí lǎo
注音ㄑ一ˊ ㄌㄠˇ
繁体耆老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耆老[ qí lǎo ]
⒈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。
英aged person;
引证解释
⒈ 老年人。
引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养耆老以致孝,恤孤独以逮不足。”
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门下掾 赣遂 耆老大儒,教授数百人,拜起舒迟。”
唐 王翰 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问之耆老何代人?云是 秦王 筑城卒。”
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下·褚无量》:“﹝ 无量 ﹞以耆老,随仗听徐行,又为设腰舆,许乘入殿中。”
⒉ 年老。
引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朕惟耆老之人,髮齿堕落,血气衰微,亦亡暴虐之心。”
宋 叶适 《宋杜君墓志铭》:“如君之安于一丘,而能自信独乐,耆老不倦,以尽其死,是可贤也。”
⒊ 老成人。
引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鲁哀公 誄 孔子 曰:‘天不遗耆老,莫相予位焉。’”
陈澔 集说:“言天不留此老成,而无有佐我之位者。”
⒋ 特指致仕卿大夫。
引《礼记·王制》:“耆老皆朝于庠。”
郑玄 注:“耆老,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。”
⒌ 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。
引《水浒传》第九四回:“两县耆老率领百姓,牵羊担酒,献纳城池。”
《文明小史》第三七回:“那 诸城 的百姓……听见新官到任,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,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。”
⒍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。
引晋 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,谓之耆老。其所议论,谓之夷经。”
国语辞典
耆老[ qí lǎo ]
⒈ 老人,多指德高望重者。
引《三国志·卷五四·吴书·吕蒙传》:「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,问所不足,疾病者给医药,饥寒者赐衣粮。」
唐·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「郡有官吏、僧道、耆老。」
相关词语
- qióng è琼萼
- qiú huà求化
- qiān tì迁替
- qiú dù泅渡
- quán zhī quán néng全知全能
- quē è缺阨
- qiáo zhù侨住
- quàn jiàn劝谏
- qǐ fèi起废
- qiān wù牵物
- qí bù碁布
- qiàn zī yóu piào欠资邮票
- qīng yì清毅
- qiū jì鳅鮆
- qià lái恰来
- quǎn mǔ zhī zhōng畎亩之中
- qiū guān秋官
- qīng jiǎn青简
- quán qīng zhōng wai权倾中外
- qiú fú ráng zāi求福禳灾
- qū cí驱辞
- qiú shēn求伸
- qiào tuó陗阤
- qīng suǒ kè青琐客
- qiáo shǒu qǐ zhǒng翘首跂踵
- quán shū全书
- qiú shuǐ泅水
- qí lín gé麒麟阁
- qiú rán gōng虬髯公
- qīng shèn qín清慎勤
- qǐ huó乞活
- qū chǐ曲尺
- qiáng lì强厉
- qīng pèi轻辔
- qí shū xiān zhuó棋输先著
- qín é螓蛾
- qí lì骑吏
- qín huáng dǎo shì秦皇岛市
- qióng nú琼奴
- qià zhòng yào hài恰中要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