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鞭
拼音míng biān
注音ㄇ一ㄥˊ ㄅ一ㄢ
繁体鳴鞭
词语解释
鸣鞭[ míng biān ]
⒈ 抖动鞭子出声。
例鸣鞭走马。
英whip;
⒉ 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,鞭形,振动时发出响声,叫人肃静。也叫“静鞭”
英(of ancient times' honour guard) whip to keep silent;
引证解释
⒈ 谓挥鞭。挥鞭策马,动则有声,故称。
引南朝 宋 鲍照 《代陈思王白马篇》:“白马騂角弓,鸣鞭乘北风。”
《宋史·孟珙传》:“江陵 所恃三海,不知沮洳有变为桑田者,敌一鸣鞭,即至城外。”
孙犁 《秀露集·乡里旧闻》:“他从来也不像那些粗劣的驭手,随便鸣鞭、吆喝,以至虐待折磨牲畜。”
⒉ 指挥鞭打人。
引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》:“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,以鸣鞭为唯一的业绩。”
⒊ 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,鞭形,挥动发出响声,使人肃静,故又称静鞭。
引唐 郑嵎 《津阳门》诗:“鸣鞭后骑何躞蹀,宫妆襟袖皆仙姿。”
《宋史·仪卫志二》:“上皇日常朝殿,差御龙直四十三人,执仗排立,并设繖扇,鸣鞭。”
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丹陛陈情》:“每日间亲随车驾,只听鸣鞭,去螭头上拜跪。”
国语辞典
鸣鞭[ míng biān ]
⒈ 挥鞭。
引唐·储光羲〈长安道〉诗:「鸣鞭过酒肆,袨服游倡门。」
唐·刘长卿〈少年行〉:「荐枕青蛾艳,鸣鞭白马骄。」
⒉ 旧时仪仗中使人肃静的鞭形器具,振动时能发声。
引《宋史·卷一四四·仪卫志二》:「上皇日常朝殿,差御龙直四十三人,执仗排立,并设繖扇,鸣鞭。」
相关词语
- mái liàn埋殓
- mí àn迷暗
- mí hào糜耗
- méi táo shèng没淘剩
- mù lèi慕类
- mí xī迷奚
- méi tóu bù zhǎn眉头不展
- mà chā杩叉
- miǎn yù勉喻
- mìng bó命薄
- mì cì密赐
- mín jiā民家
- měi xiáng美祥
- mò huì默会
- mò jiǎn末简
- míng kè铭刻
- míng xiū zhàn dào,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
- míng zuò冥坐
- mò sì zǐ suān没食子酸
- mài běn卖畚
- méi huā shí梅花石
- mì jìng谧静
- mào jiè懋戒
- mǎo jìn er铆劲儿
- mù qún牧羣
- mǎn bù满布
- miàn shú面熟
- mò fan磨烦
- mài kē卖科
- mèn luàn闷乱
- mén chā guān门插关
- mù gàn niǎo qī木干鸟栖
- mì xiàng秘象
- mó xiāo摹肖
- mí hún jú迷魂局
- mǐn zhì敏智
- míng yuē名约
- mǎ chǎng马厂
- mǎ kǎi马铠
- mǎ hǎi máo马海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