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兵
拼音mín bīng
注音ㄇ一ㄣˊ ㄅ一ㄥ
繁体民兵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民兵[ mín bīng ]
⒈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人民武装组织。也称其成员。
英militia,people’s militia;
⒉ 古时称列入兵籍,平日从事农业生产,战时应召入伍的农民。
引证解释
⒈ 古时指乡兵,列入兵籍,有事则征召入伍。
引《资治通鉴·后唐明宗长兴元年》:“董璋 閲集民兵,皆剪髮黥面,復於 剑门 北置 永定关,布列烽火。”
《玉海》卷一三九引《庆历兵录》:“凡军有四:……四曰民兵,农之徤而材者籍之,闕者輒补,岁一閲焉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九回:“可速招募民兵, 亮 自教之,可以待敌。”
清 何焯 《义门读书记·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御边非参用民兵,不可习其地利,知贼虚实。”
⒉ 指民间组织的武装。
⒊ 今指不脱离生产的、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组织。亦指这种组织的成员。
引邵子南 《地雷阵》:“组织民兵,他当了武委会主任,又改为中队长。”
邵子南 《地雷阵》:“吃罢饭, 李勇 就到中队部去,集合民兵,整理爆炸工具。”
国语辞典
民兵[ mín bīng ]
⒈ 由人民组织而成的武装部队。平时将军事教育实施于民间,使国民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及技能,遇战时组织起来编成部队,担任战斗任务,称为「民兵」。
引《三国演义·第一三回》:「临敌则驱民兵在前,名曰『敢死队』,贼势浩大。」
英语people's militia, militia, militiaman
德语Miliz, Volksmiliz (S), Milizionär, Milizsoldat (S)
法语milice, armée de milice
相关词语
- mí hún jú迷魂局
- miàn shú面熟
- mǎo jìn er铆劲儿
- mǎ hǎi máo马海毛
- mò huì默会
- mì cì密赐
- míng kè铭刻
- miǎn yù勉喻
- mǎn bù满布
- mò sì zǐ suān没食子酸
- mí hào糜耗
- mí àn迷暗
- mǐn zhì敏智
- míng zuò冥坐
- méi tóu bù zhǎn眉头不展
- mò fan磨烦
- mèn luàn闷乱
- mín jiā民家
- mì jìng谧静
- mà chā杩叉
- mǎ kǎi马铠
- mìng bó命薄
- mù qún牧羣
- mò jiǎn末简
- mào jiè懋戒
- míng yuē名约
- míng xiū zhàn dào,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
- mì xiàng秘象
- měi xiáng美祥
- mó xiāo摹肖
- mái liàn埋殓
- mǎ chǎng马厂
- mù gàn niǎo qī木干鸟栖
- mài běn卖畚
- méi huā shí梅花石
- mù lèi慕类
- mí xī迷奚
- mài kē卖科
- méi táo shèng没淘剩
- mén chā guān门插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