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津
拼音mí jīn
注音ㄇ一ˊ ㄐ一ㄣ
繁体迷津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迷津[ mí jīn ]
⒈ 找不到渡口,多指使人迷惘的境界。
例此即迷津也,深有万丈,遥亘千里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英labyrinth; wrong path;
引证解释
⒈ 迷失津渡;迷路。
引唐 孟浩然 《南还舟中寄袁太祝》诗:“桃源 何处是?游子正迷津。”
宋 梅尧臣 《寄题苏子美沧浪亭》诗:“曩子初去国,我勉勿迷津。”
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题画》:“原是看花洞里人,重来那得便迷津。”
⒉ 佛教语。指迷妄的境界。
引唐 敬播 《<大唐西域记>序》:“廓羣疑於性海,启妙觉於迷津。”
《醒世恒言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》:“望罗汉指示迷津,救拔苦海。”
郭沫若 《南冠草》第一幕:“只要他们识破迷津,那便回头是岸。”
⒊ 泛指迷误的道路;错误的方向。
引欧阳山 《柳暗花明》一二〇:“我自己迷迷糊糊的,不知道怎么办好。可是 金端 同志给我指点了迷津,告诉我许多秘诀,使我走上康庄大道。”
秦牧 《艺海拾贝·鲁班的妙手》:“他所到之处,总是给人指点迷津,遇山开路,逢水架桥。”
⒋ 犹迷宫。参见“迷宫”。
引何其芳 《论快乐》:“真理是很简单的。不过在没有找到它以前,我们可能老在它的旁边绕着圈子,像迷失在一个很复杂的迷津里面。”
国语辞典
迷津[ mí jīn ]
⒈ 迷失渡头所在。
引唐·孟浩然〈南还舟中寄袁太祝〉诗:「桃源何处是?游子正迷津。」
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第二八出》:「原是看花洞里人,重来那得便迷津。」
⒉ 引申为错误的道路或方向。
引《红楼梦·第五回》:「警幻道:『此即迷津也。深有万丈,遥亘千里,中无舟楫可通。』」
英语a maze, to lose the way, bewildering
德语Labyrinth (S, Psych)
法语labyrinthe, perdre le chemin, déconcertant
相关词语
- mǎ kǎi马铠
- mài běn卖畚
- mèn luàn闷乱
- mì jìng谧静
- mào jiè懋戒
- mí xī迷奚
- mò jiǎn末简
- mǎ chǎng马厂
- míng kè铭刻
- mài kē卖科
- miǎn yù勉喻
- mí àn迷暗
- měi xiáng美祥
- mò huì默会
- mǐn zhì敏智
- mǎn bù满布
- mǎo jìn er铆劲儿
- mí hào糜耗
- méi táo shèng没淘剩
- mín jiā民家
- mò sì zǐ suān没食子酸
- mù qún牧羣
- mó xiāo摹肖
- méi huā shí梅花石
- míng yuē名约
- mò fan磨烦
- míng xiū zhàn dào,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
- míng zuò冥坐
- mì cì密赐
- mén chā guān门插关
- mái liàn埋殓
- mì xiàng秘象
- mí hún jú迷魂局
- mù gàn niǎo qī木干鸟栖
- méi tóu bù zhǎn眉头不展
- mù lèi慕类
- mìng bó命薄
- miàn shú面熟
- mǎ hǎi máo马海毛
- mà chā杩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