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神
拼音guǐ shén
注音ㄍㄨㄟˇ ㄕㄣˊ
繁体鬼神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鬼神[ guǐ shén ]
⒈ 鬼与神的合称。泛指神灵、精气。偏指鬼;死去的祖先。指形体与精灵。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。
引证解释
⒈ 鬼与神的合称。
引《易·谦》:“鬼神害盈而福谦,人道恶盈而好谦。”
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:“鬼神得其饗,丧纪得其哀。”
孔颖达 疏:“鬼神得其饗者,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。”
唐 韩愈 《原鬼》:“无声与形者,鬼神是也。”
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夫古人作书垂后……亦鉴及后人之无赖,故徐引其机,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,庶不蹈妄传之戒,为鬼神所忌耳。”
⒉ 泛指神灵、精气。
引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养材以任地,载时以象天,依鬼神以制义。”
张守节 正义:“鬼之灵者曰神也。鬼神曰山川之神也。”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历日月而迎送之,明鬼神而敬事之。”
张守节 正义:“天神曰神,人神曰鬼。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,贤人之精气谓之鬼。”
⒊ 偏指鬼;死去的祖先。
引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今君若步玉趾,辱见寡君……致君之嘉惠,是寡君既受貺矣,何 蜀 之敢望?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,岂唯寡君?”
《孝经·感应》:“宗庙致敬,鬼神著矣。”
唐玄宗 注:“事宗庙能尽敬,则祖考来格。”
⒋ 指形体与精灵。
引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人者,其天地之德,阴阳之交,鬼神之会,五行之秀气也。”
孔颖达 疏:“鬼谓形体,神谓精灵。 《祭义》云:‘气也者,神之盛也;魄也者,鬼之盛也。’必形体精灵相会,然后物生。”
⒌ 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。
引《易·繫辞上》:“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是故知鬼神之情状。”
韩康伯 注:“尽聚散之理,则能知变化之道。”
孔颖达 疏:“物既以聚而生,以散而死,皆是鬼神所为,但极聚散之理,则知鬼神之情状也。”
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、气的往来屈伸解释“鬼神”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论死》:“鬼神,阴阳之名也。阴气逆物而归,故谓之鬼;阳气导物而生,故谓之神。”
《礼记·中庸》:“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。”
程颐 章句:“鬼神,天地之功用,而造化之迹也。 张子 曰:‘鬼神者,二气之良能也。’愚谓以二气言,则鬼者阴之灵也,神者阳之灵也。以一气言,则至而神者为神,反而归者为鬼,其实一物而已。”
《朱子语类》卷三:“鬼神只是气,屈伸往来者气也。”
国语辞典
鬼神[ guǐ shén ]
⒈ 亡魂与神灵。
引《论语·先进》:「季路问事鬼神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二回》:「那时弟吓了一跳,通身冷汗,醒转来,拿笔在手,不知不觉写了出来。可见贡院里鬼神是有的。」
英语supernatural beings
德语Geister, Dämonen (S)
法语les démons et les divins
相关词语
- gé zī嗝吱
- gài jiàn概见
- guǎng pǔ广谱
- gǎn rén感人
- gòu xiào诟笑
- gé lǚ革履
- guì què桂阙
- gé yǎn格眼
- guā yǎn刮眼
- guān rén官人
- gù shǒu固守
- gēng yíng更嬴
- guǐ gōng shí鬼功石
- guān yīn jú观音菊
- guān dú观读
- gǒng shǒu chuí cháng拱手垂裳
- guāng huǎng huǎng光晃晃
- gài duó丐夺
- gǔn léi滚雷
- guà bì挂壁
- gū yǔ孤屿
- guāng dí光觌
- gū tū蓇葖
- guǐ tè诡特
- gǎn kǎo赶考
- gān xīn zhī fèi甘馨之费
- gǔ fū鼓跗
- gōng zuò liáng工作量
- gòng lù贡禄
- guī nì规匿
- guǎng tián hóng yì广田弘毅
- gū luán孤鸾
- guān shì观事
- gāo dù jiǎo高度角
- gào cí告辞
- gāo jì高髻
- gòu lí遘罹
- gāo hào tóng高号铜
- gāo zhòu高胄
- guàn shí贯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