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象
拼音fǎ xiàng
注音ㄈㄚˇ ㄒ一ㄤˋ
繁体法象
词语解释
法象[ fǎ xiàng ]
⒈ 古代哲学术语。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。
⒉ 效法;模仿。
⒊ 指合乎礼仪规范的仪表、举止。
⒋ 指帝王、圣贤之像。
⒌ 指神妖作法时变成的形象。
引证解释
⒈ 古代哲学术语。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。
引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,变通莫大乎四时。”
宋 张载 《正蒙·太和》:“凡天地法象,皆神化之糟粕尔。”
清 王夫之 《张子正蒙注·大易》:“天下之变不可测,而不能超乎大经,大经之法象有常,而其本诸心之不贰者,变化该焉。”
⒉ 效法;模仿。
引《墨子·辞过》:“为宫室若此,故左右皆法象之。”
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,诚可法象而补备之,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。”
宋 范仲淹 《奏上时务书》:“我国家累圣求理,而致太平,大约纪纲,法象 唐 室。”
⒊ 指合乎礼仪规范的仪表、举止。
引汉 徐干 《中论·法象》:“天法象立,所以为君子。法象者,莫先乎正容貌、慎威仪……夫容貌者,人之符表也。符表正,故情性治;情性治,故仁义存;仁义存,故盛德著;盛德著,故可以为法象。”
⒋ 指帝王、圣贤之像。
引清 顾炎武 《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》诗:“人间垂法象,天宇出真龙。”
清 叶廷琯 《吹网录·三河县辽碑》:“因集 宣圣庙,见轩墀促窄,扆座不正,法象之服,少依古制。”
⒌ 指神妖作法时变成的形象。
引《西游记》第六回:“却説 真君 与 大圣 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,正斗时, 大圣 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,自觉心慌,收了法象,掣棒抽身就走。”
国语辞典
法象[ fǎ xiàng ]
⒈ 天地间的一切现象。
引《易经·系辞上》:「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,变通莫大乎四时。」
相关词语
- fěng sòng讽诵
- fēi dí飞镝
- fù shì复试
- fēng chù风搐
- fén shān坟埏
- fá mò罚没
- fàng zhú放逐
- fá qì伐器
- fèi jiǎng费讲
- fēi lái fēi qù飞来飞去
- fēng léi风雷
- fān yuè翻跃
- fán róng fù qiáng繁荣富强
- fó chǐ佛齿
- 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抗礼
- fèng huáng zhú凤凰竹
- fāng chuí方垂
- fēi zhì蜚蛭
- fēi dié飞碟
- fēi jīng飞精
- fǔ pí腐皮
- fù ěr shè shēng附耳射声
- fú lún扶轮
- fēi zhōu非洲
- fēng xíng风行
- fāng děng shēng方等声
- fèn sāng忿丧
- fāng shèn方慎
- fǔ yǎng wú kuì俯仰无愧
- fán zhǐ繁祉
- fēng qīng风清
- fēi yáo飞謡
- fàn fú泛浮
- fēng chuí yún sàn风吹云散
- fèi chóu沸稠
- fù yuè覆阅
- fēi yì非意
- fēng huí lù zhuǎn峰回路转
- fǎ táng法堂
- fú zhōng浮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