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避难[ bì nàn ]
⒈ 逃离战争或动乱不安的地方。
英take refuge;
⒉ 寻求庇护所。
英seek asylum;
引证解释
⒈ 谓躲避灾难或迫害。
引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庆封 为乱於 齐 而欲走 越,其族人曰:‘ 晋 近,奚不之 晋 ?’ 庆封 曰:‘ 越 远,利以避难。’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涣传》:“遭天下乱,避难 交州。”
元 王晔 《桃花女》第三折:“这的是我避难的机谋,趓灾的见识。”
机灵 《香雪海·感激与祝愿》:“我正在 香港 政治避难,并参与筹备 香港 《文汇报》的创刊。”
⒉ 谓避开困难。
引《孔子家语·屈节》:“夫勇者不避难,仁者不穷约。”
唐 韩愈 《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》:“其守官恭慎举职,其朝献奉父命不避难。”
《元史·良吏传一·卜天璋》:“天璋 曰:‘国步方艰,吾年八十,恒惧弗获死所耳,敢避难乎?’”
戴裔煊 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》第二编第六章四:“客贩钞盐,趋易而避难。”
国语辞典
避难[ bì nàn ]
⒈ 逃避灾难或迫害。
引《三国演义·第一〇回》:「嵩自陈留避难,隐居瑯琊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四一回》:「此时多失意之人,安知其不因避难而来此地?」
近避乱 避秦 逃亡 亡命
相关词语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ǐ tè比特
- bīng jìng冰竞
- bīng xī冰溪
- bó bái襮白
- bān cáo班曹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iàn yǔ遍宇
- bó pó伯婆
- bǐ cái笔才
- biàn ān徧安
- bì nì嬖昵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ǎi mèi百媚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ěi shān北山
- bì zhào碧照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ěn fǎ本法
- bái jiǎo白角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ǎn yǐn阪尹
- bǎi shì摆饰
- bù chǐ不齿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ǔ suì卜岁
- bō nà波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