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赵帜易汉帜
拼音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
注音ㄅㄚˊ ㄓㄠˋ ㄓˋ 一ˋ ㄏㄢˋ ㄓˋ
繁体拔趙幟易漢幟
词语解释
拔赵帜易汉帜[ 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]
⒈ 据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载,韩信率汉军击赵,将至井陉口,先挑选轻骑二千,人持一赤帜,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。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。赵军出击,汉军佯败而走,赵军果空营追击。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,共候赵空壁逐利,则驰入赵壁,皆拔赵旗,立汉赤帜二千。”赵军进击不能胜,欲回营,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,大惊,“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”,于是溃不成军,终于为信所灭。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引证解释
⒈ 据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载, 韩信 率 汉 军击 赵,将至 井陉口,先挑选轻骑二千,人持一赤帜,抄小路埋伏于 赵 营附近。接着背水列阵以诱 赵。赵 军出击, 汉 军佯败而走, 赵 军果空营追击。“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,共候 赵 空壁逐利,则驰入 赵 壁,皆拔 赵 旗,立 汉 赤帜二千。” 赵 军进击不能胜,欲回营,见营中尽是 汉 军赤帜,大惊,“以为 汉 皆已得 赵王 将矣”,于是溃不成军,终于为 信 所灭。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引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人妖》:“妻与生用拔 赵 帜易 汉 帜计,笑而行之。”
亦作“拔赵帜立赤帜”、“拔赵易汉”。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四:“惜伪古文罅漏太多,弥缝匪易,虽盛气强词,仍不能拔 赵 帜而立赤帜也。”
杨玉如 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:“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,埋头苦干,意欲将新军中除 满 人与官长外,全体运动成熟,一举而拔 赵 易 汉。”
亦省作“拔帜”。 南朝 陈 张正见 《赋得韩信诗》:“淮阴 总 汉 兵, 燕 齐 擅远声。沉沙拥急水,拔帜上危城。”
唐 魏徵 《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》:“至於三令五申之法,七纵七擒之功,出天入地之奇,拔帜拥沙之策,莫不动如神化,应变无穷。”
明 何景明 《淮阴侯》诗:“大将登臺贵,三军拔帜豪。”
清 赵翼 《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有书报谢兹又接来书并诗四章再次寄答》之四:“擣虚拔帜晨趋壁,救败量沙夜唱筹。”
相关词语
- bīng xī冰溪
- bì zhào碧照
- bó bái襮白
- bān cáo班曹
- bǐ cái笔才
- bì nì嬖昵
- bīng jìng冰竞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iàn ān徧安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ǐ tè比特
- bù chǐ不齿
- bō nà波那
- bǎn yǐn阪尹
- běi shān北山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ó pó伯婆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ǎi shì摆饰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ái jiǎo白角
- běn fǎ本法
- biàn yǔ遍宇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ǎi mèi百媚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ǔ suì卜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