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罢黜[ bà chù ]
⒈ 贬低并排斥。
例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六经。——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
英belittle and reject;
⒉ 即汉武帝建元元年(公元前140年)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“天人三策”中,提出凡“诸不在六艺之科,孔子之术者,皆绝其道,勿使并进”,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,这就历史上所指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这个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,开始在长安设太学,专讲儒家经典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等,起用大批儒生作官,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。
⒊ 免除官职。
英dismiss from office;
引证解释
⒈ 废除排斥。
引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:“孝武 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‘六经’。”
宋 曾巩 《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》:“罢黜异端,推明极孝。”
宋 苏辙 《颍滨遗老传下》:“罢黜诸科诵数之学,训练诸将慵堕之兵。”
⒉ 罢免;去官。
引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哀帝 罢黜 王氏,故太后与 莽 怨 丁、傅、董贤 之党。”
宋 苏轼 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时 张説、杨瑒、皇甫璟、杨相如 皆以为不便,而相继罢黜。”
清 刘大櫆 《知上犹县方君传》:“君独喟然曰:‘诚使賑救及一邑之民生,则余虽罢黜何憾焉!’”
国语辞典
罢黜[ bà chù ]
⒈ 贬抑、排斥。
引《汉书·卷六·武帝纪》:「罢黜百家,表彰六经。」
⒉ 免职、免除。也作「罢退」、「罢斥」。
引《后汉书·卷五七·谢弼传》:「今之四公,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,余皆素餐致寇之人,必有折足覆?之凶。可因灾异,并加罢黜。」
近罢免 罢退
反任用
相关词语
- běn fǎ本法
- bó bái襮白
- bù chǐ不齿
- bān cáo班曹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iàn ān徧安
- bǎi shì摆饰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īng xī冰溪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ǔ suì卜岁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ì nì嬖昵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ǐ cái笔才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iàn yǔ遍宇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īng jìng冰竞
- bì zhào碧照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ǐ tè比特
- běi shān北山
- bō nà波那
- bó pó伯婆
- bǎi mèi百媚
- bǎn yǐn阪尹
- bái jiǎo白角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