鲟鱼
拼音xún yú
注音ㄒㄨㄣˊ ㄩˊ
繁体鱘魚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鲟鱼[ xún yú ]
⒈ 亦作“鱏鱼”。
⒉ 鱼纲鲟科。体延长,亚圆筒形。体色青黄,腹白,背部及腹部具五纵行大型骨板。口小,吻尖长,左右鳃膜不相连。尾鳍不正。淡水定居,或淡海洄游。生殖期溯江上游产卵。卵、肉均为富有营养的美味珍品。我国产有中华鲟、达氏鲟、黑龙江鲟等。分布于沿海及南北各大水域。
⒊ 白鲟。鱼纲白鲟科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鱏鱼”。
⒉ 鱼纲鲟科。体延长,亚圆筒形。体色青黄,腹白,背部及腹部具五纵行大型骨板。口小,吻尖长,左右鳃膜不相连。尾鳍不正。淡水定居,或淡海洄游。生殖期溯江上游产卵。卵、肉均为富有营养的美味珍品。我国产有中华鲟、达氏鲟、黑龙江鲟等。分布于沿海及南北各大水域。
引宋 吴自牧 《梦粱录·鲞铺》:“铺中亦兼卖大鱼鮓、鱘鱼鮓、银鱼鮓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鳞四·鲟鱼》:“﹝一名﹞鱏鱼。此鱼延长,故从寻从覃,皆延长之义。”
清 方文 《品鱼·上品·鲔》诗题注:“鮪,即鱘鱼,其形延长而有餘,故名。”
⒊ 白鲟。鱼纲白鲟科。
引汉 马融 《长笛赋》:“鱏鱼喁於水裔,仰駟马而舞玄鹤。”
《文选·左思<蜀都赋>》:“吹洞簫,发櫂謳,感鱏鱼,动 阳侯。”
刘逵 注:“鱏鱼,出 江 中,头与身正半,口在腹下。 《淮南子》曰:‘ 瓠巴 鼓琴,鱏鱼出听。’”
按,今本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“鱏鱼”作“淫鱼”, 高诱 注云:“淫鱼长头身相半,长丈餘,鼻正白,身正黑,口在頷下,似鬲狱鱼,而身无鳞,出 江 中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鳞四·鲟鱼》:“﹝一名﹞鱏鱼……其状如鱣而背上无甲。其色青碧,腹下色白。其鼻长与身等,口在頷下,食而不饮。颊下有青斑纹,如梅花状,尾歧如丙。肉色纯白。”
清 李元 《蠕范·物名》:“曰秦皇鱼,长五六尺,腹胃有胡鹿刀塑之状,出东海,与鱏鱼同名异种。”
相关词语
- xiù lì秀立
- xià gōng fū下工夫
- xiāng huáng qí厢黄旗
- xún mì询觅
- xiào càn笑粲
- xíng bù lǚ wēi行不履危
- xuán jiàn玄鉴
- xuán héng璇衡
- xuán qián zhuǎn kūn旋干转坤
- xuān zhèn宣振
- xún jiū寻究
- xīng lì星历
- xī yóu bǔ西游补
- xiū bǎo休宝
- xìn cì信次
- xí bù xiá nuǎn席不暇暖
- xiǎo míng jiā小名家
- xiè bù谢步
- xuè yù血郁
- xuè sì血祀
- xìn chàng衅鬯
- xiě wàng写望
- xuán yǒng悬涌
- xīng huò pù星货铺
- xiān yì鲜异
- xīn xīn昕昕
- xiāng lì相丽
- xiáng lì祥历
- xún gēng巡耕
- xùn xiá训狎
- xiāo zú骁卒
- xiē pāi歇拍
- xīn qìng欣庆
- xǐ xīn洗心
- xíng yín shī rén行吟诗人
- xié zhēn鲑珍
- xuān mù儇目
- xié chén谐臣
- xié fù谐附
- xū jǐng墟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