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士
拼音sú shì
注音ㄙㄨˊ ㄕˋ
繁体俗士
词语解释
俗士[ sú shì ]
⒈ 庸俗不高尚的人。
⒉ 见识浅陋的人。
⒊ 未出家的世俗之士。
引证解释
⒈ 庸俗不高尚的人。
引《后汉书·文苑传·刘梁》:“常疾世多利交,以邪曲相党,乃著《破羣论》。时之览者,以为‘ 仲尼 作《春秋》,乱臣知惧;今此论之作,俗士岂不愧心。’”
南朝 齐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请迴俗士驾,为君谢逋客。”
《南史·循吏传·何远》:“其所会遇,未尝以颜色下人。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。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。”
⒉ 见识浅陋的人。
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诸葛孔明 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《襄阳记》:“德操 曰:‘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?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伏龙、凤雏。’”
宋 何薳 《春渚纪闻·记砚》:“或疑是 浑州 吕老 所作,而研首无‘吕’字,其製巧妙,非俗士所能为。”
鲁迅 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四篇:“又有《对楚王问》,自辩所以不见誉于士民众庶之故,先征歌曲,次引鲸凤,以明俗士之不能知圣人。”
⒊ 未出家的世俗之士。
引唐 韩愈 《别盈上人》诗:“山僧爱山出无期,俗士牵俗来何时。”
国语辞典
俗士[ sú shì ]
⒈ 见识浅陋的人。
引《三国志·卷三五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「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,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」
⒉ 鄙俗的人。
引《文选·孔稚珪·北山移文》:「请回俗士驾,为君谢逋客。」
相关词语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ēn tǎo申讨
- shì yǒu势友
- shì wǔ士伍
- shī cè失策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ān méi山眉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í shú识熟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ì wěi世伪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ēng qì升气
- shī miù失谬
- sǎ xiù洒绣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ù jí束棘
- sī xì私系
- suì wēi遂威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ū máng输芒
- shū huǎn舒缓
- shōu shā收煞
- sūn sūn孙孙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ì yuán四垣
- sī huà司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