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孑遗[ jié yí ]
⒈ 残存者;遗民。
例三陷之后,城中无孑遗。——《明史》
英survivor;
引证解释
⒈ 遗留;残存。
引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周 餘黎民,靡有孑遗。”
毛 传:“孑然遗失也。”
陈奂 传疏:“《方言》《广雅》皆云:孑,餘也。靡孑遗,即无餘遗。”
《后汉书·应劭传》:“逆臣 董卓,荡覆王室,典宪焚燎,靡有孑遗,开辟以来,莫或兹酷。”
唐 白居易 《寓意诗》之一:“一朝为灰烬,柯叶无孑遗。”
《明史·黄凤翔传》:“与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,孰若广施於孑遗之赤子。”
郭沫若 《星空·洪水时代》诗:“那时节,鱼在山腰游戏,树在水中飘摇,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。”
⒉ 残存者;遗民。
引《明史·忠义传四·徐世淳》:“三陷之后,城中几无孑遗。”
清 冯桂芬 《皖水迎师记》:“顾 贼嗣是拥众数十万,驰骋蹫躪於 浙 东西千里中,陷城无虚月,势益张, 江 浙 孑遗,无不趋 上海 洋涇之上。”
鲁迅 《花边文学·北人与南人》:“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,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。”
⒊ 指遗迹。
引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一章二:“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,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。”
郭沫若 《奴隶制时代·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》:“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,可以肯定地说就是 中国 文字的起源,或者 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。”
国语辞典
孑遗[ jié yí ]
⒈ 残留、独存。
引《诗经·大雅·云汉》:「周余黎民,靡有孑遗。」
《清史稿·卷一二〇·食货志一》:「四川经张献忠之乱,孑遗者百无一二,耕种皆三江、湖广流寓之人。」
近余存
相关词语
- jué jiàn谲谏
- jiǎn sù检素
- jié fù jiù pín劫富救贫
- jīn sì禁寺
- jìn miù禁缪
- jiǔ yòu九囿
- jī dào稽道
- jiào biān教鞭
- jǐ gǔ掎汩
- jiē duàn阶段
- jū fāng拘方
- jī jué肌觉
- jìn guǎng寖广
- jī bù xuán zhǒng机不旋踵
- jiàng guān将官
- jīn huáng huáng金煌煌
- jīn ǎo zǐ金袄子
- jī féi bù xià dàn鸡肥不下蛋
- jiū gēn ér究根儿
- jiǔ yòu九佑
- jiāo jiǎn骄蹇
- jìn jùn劲骏
- jiàn yì gǎn wéi见义敢为
- jǔ jí举籍
- jiàn jiè荐藉
- jiē gé阶阁
- jīn jǐn矜谨
- jīn wú金吾
- jī yuè机岳
- jiǎn kàn捡看
- jī sù激素
- jiǔ jiā bǎo酒家保
- jié jǐ ài rén洁己爱人
- jié pāi qì节拍器
- jì gōng计功
- jī zhàng击杖
- jiě xiǎng解饷
- jiǎn jì柬寄
- jiāo qǐ交绮
- jīn dé金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