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牲
拼音sān shēng
注音ㄙㄢ ㄕㄥ
繁体三牲
词语解释
三牲[ sān shēng ]
⒈ 古时祭祀用的供品,分大三牲(猪、牛、羊)和小三牲(鸡、鸭、鱼)两种。
英the sacrifice (pigs,sheep and cows);
引证解释
⒈ 牛、羊、豕。俗谓大三牲。
引《孝经·纪孝行》:“虽日用三牲之养,犹不为孝也。”
邢昺 疏:“三牲,牛、羊、豕也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道意》:“太牢三牲,曷能济焉!”
宋 司马光 《送巢县崔尉》诗:“何必羞三牲,然后称甘旨。”
明 无名氏 《寻亲记·劝勉》:“问寝承颜,难效三牲之养。”
洪深 《青龙潭》第一幕:“哪一乡缺雨,就备着三牲祭礼,打着锣鼓,放着鞭炮,抬着一个瓶子,来迎龙王。”
⒉ 猪、鱼、鸡。俗谓小三牲。
引唐 韩愈 《李君墓志铭》:“五穀三牲,盐醯果蔬,人所常御。”
此三牲指猪、鱼、鸡。 毛泽东 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湘潭 韶山 地方议决客来吃三牲,即只吃鸡、鱼、猪。”
⒊ 道教谓麞、鹿、麂为玉署三牲。
引宋 陶穀 《清异录·玉署三牲》:“道家流书,言麞、鹿、麂是玉署三牲。神仙所享,故奉道者不忘。”
国语辞典
三牲[ sān shēng ]
⒈ 古代祭祀用的牛、羊、豕三种牺牲。
引《孝经·纪孝行》:「虽日用三牲之养,犹为不孝也。」
宋·邢昺·疏:「三牲,牛、羊、豕也。」
《抱朴子·内篇·道意》:「太牢三牲,曷为济焉!」
⒉ 俗称为鸡、鱼、豕。
引唐·韩愈〈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〉:「五谷三牲,盐醯果蔬,人所常御。」
相关词语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í xiàng识相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ī miù失谬
- sì yuán四垣
- sūn sūn孙孙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ì wǔ士伍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uì wēi遂威
- shī cè失策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í shú识熟
- sī xì私系
- shū máng输芒
- shēng qì升气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ì yǒu势友
- sǎ xiù洒绣
- shēn tǎo申讨
- shì wěi世伪
- shān méi山眉
- sī huà司化
- shù jí束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