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怳
拼音hū huǎng
注音ㄏㄨ ㄏㄨㄤˇ
繁体忽怳
词语解释
忽怳[ hū huǎng ]
⒈ 亦作“忽荒”、“忽恍”、“忽慌”。(1)谓似有似无,模糊不分明。《老子》:“是谓无状之状,无象之象,是谓忽恍。”汉贾谊《鵩鸟赋》:“释智遗形,超然自丧;寥廓忽荒兮,与道翱翔。”汉扬雄《〈法言〉序》:“神心忽恍,经纬万方。”南朝梁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而其道密微,寂寥忽慌,无形可以见,无声可以闻。”章炳麟《征信论下》:“从是雠质自离者,诚有可知,亦或忽恍如不可知。”(2)指天空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翱翔乎忽荒之上,析惕乎虹霓之间。”《文选·班固〈答宾戏〉》:“应龙潜于潢污,鱼鼋媟之,不睹其能奋灵德,合风云,超忽荒而躆昊苍也。”李善注:“项岱曰:忽荒,天上也。”三国魏阮籍《答伏义书》:“跃踸踔,陵忽慌,从容与道化同逌,逍遥与日月并流。”(3)神志不清;精神不集中。唐孙樵《骂僮志》:“忽恍乎若病酲之未醒,茫洋若痴人之暝行。”
⒉ 黄帝臣名。善忘之人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忽荒”、“忽恍”、“忽慌”。(1)谓似有似无,模糊不分明。
引《老子》:“是谓无状之状,无象之象,是谓忽怳。”
汉 贾谊 《鵩鸟赋》:“释智遗形,超然自丧;寥廓忽荒兮,与道翱翔。”
汉 扬雄 《〈法言〉序》:“神心忽恍,经纬万方。”
南朝 梁 刘孝标 《辩命论》:“而其道密微,寂寥忽慌,无形可以见,无声可以闻。”
章炳麟 《徵信论下》:“从是讎质自离者,诚有可知,亦或忽怳如不可知。”
(2)指天空。 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翱翔乎忽荒之上,析惕乎虹蜺之间。”
《文选·班固〈答宾戏〉》:“应龙潜於潢污,鱼黿媟之,不覩其能奋灵德,合风云,超忽荒而躆昊苍也。”
李善 注:“项岱 曰:忽荒,天上也。”
三国 魏 阮籍 《答伏义书》:“跃踸踔,陵忽慌,从容与道化同逌,逍遥与日月并流。”
(3)神志不清;精神不集中。 唐 孙樵 《骂僮志》:“忽怳乎若病酲之未醒,茫洋若痴人之暝行。”
⒉ 黄帝 臣名。善忘之人。
引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故 黄帝 亡其玄珠,使 离珠、剟 索之,而弗能得之也,於是使 忽怳 而后得之。”
高诱 注:“忽怳,黄帝 臣也; 忽怳,善忘之人。”
相关词语
- huáng huà黄化
- huài tāi坏胎
- huà sè wǔ cāng化色五仓
- hú hé胡狢
- hóu xiàn骺线
- héng shì横世
- hǎo nán bù gēn nǚ dǒu好男不跟女斗
- hóng zé hú洪泽湖
- huā yuàn花院
- huāng mó肓膜
- huò shēn蠖伸
- hú lài胡赖
- hā xī ní哈昔泥
- hé yì tíng合议庭
- hú xīng胡星
- hán guāng含光
- huī cǎi辉彩
- huáng gé xiá黄葛峡
- huì liú huán汇流环
- hé qí和棋
- hēi zú lǚ黑足吕
- huái yè槐掖
- huáng huà gōng黄桦弓
- hún huà浑化
- hú wū鹘兀
- héng rǎo横扰
- hóng yǎ闳雅
- huǒ zuān火钻
- hóng yī páo红衣炮
- huáng yá dǐng黄芽鼎
- huí gǔ洄汩
- huì biān yǔ yán汇编语言
- hàn zì biān mǎ汉字编码
- huáng bò zōng黄檗宗
- hú zǐ lā chā胡子拉碴
- hài hái zǐ害孩子
- hé yǒng河涌
- huí guāng回光
- hóng dàn宏诞
- huáng hú gē黄鹄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