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曲
拼音fǎ qū
注音ㄈㄚˇ ㄑㄨ
繁体法曲
词语解释
法曲[ fǎ qǔ ]
⒈ 一种古代乐曲。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。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。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,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,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。其乐器有铙钹、钟、磬、幢箫、琵琶。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。著名的曲子有《赤白桃李花》、《霓裳羽衣》等。
引证解释
⒈ 一种古代乐曲。 东晋 南北朝 称作法乐。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。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,后与 汉族 的清商乐结合,并逐渐成为 隋 朝的法曲。其乐器有铙钹、钟、磬、幢箫、琵琶。至 唐 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。著名的曲子有《赤白桃李花》、《霓裳羽衣》等。参见《新唐书·礼乐志十二》。
引唐 白居易 《江南遇天宝乐叟》诗:“能弹琵琶和法曲,多在 华清 随至尊。”
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闻乐》:“好凭一枕游仙梦,暗授千秋法曲音。”
吴梅 《读吴梅村<秣陵春>乐府》诗:“法曲凄凉谁按拍,不堪流涕説兴衰。”
国语辞典
法曲[ fǎ qǔ ]
⒈ 佛教或道教法会时所奏的乐曲。最早见于东晋的《法显传》。原为西域各族民乐,传入中国与清商乐结合,形成隋代的法曲。
引《新唐书·卷二二·礼乐志十二》:「初,隋有法曲,其音清而近雅。」
⒉ 唐玄宗设梨园法部,所奏乐曲,称为「法曲」。
引清·汪兆镛〈忆旧游·隐林梢半角〉词:「留连,感古今,问法曲南薰,遗响谁传?」
相关词语
- fù shì复试
- fān yuè翻跃
- fēng chù风搐
- fēng léi风雷
- fēi zhōu非洲
- fèi chóu沸稠
- fá mò罚没
- fú lún扶轮
- fāng shèn方慎
- fèng huáng zhú凤凰竹
- fēi dí飞镝
- fēi yì非意
- fèn sāng忿丧
- fēng chuí yún sàn风吹云散
- fěng sòng讽诵
- fēng xíng风行
- fēi jīng飞精
- fán zhǐ繁祉
- fāng chuí方垂
- fú zhōng浮钟
- fēi lái fēi qù飞来飞去
- fǔ yǎng wú kuì俯仰无愧
- fàng zhú放逐
- fèi jiǎng费讲
- fán róng fù qiáng繁荣富强
- fá qì伐器
- fāng děng shēng方等声
- fǔ pí腐皮
- fēng qīng风清
- fēi zhì蜚蛭
- fēi dié飞碟
- fǎ táng法堂
- fén shān坟埏
- fó chǐ佛齿
- fù ěr shè shēng附耳射声
- fēi yáo飞謡
- fù yuè覆阅
- 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抗礼
- fàn fú泛浮
- fēng huí lù zhuǎn峰回路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