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子
拼音qī zǐ
注音ㄑ一 ㄗˇ
繁体七子
词语解释
七子[ qī zǐ ]
⒈ 指春秋郑国七大夫。
⒉ 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。
⒊ 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。
⒋ 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、陈琳、王粲、徐干、阮瑀、应玚、刘桢等七人,称建安七子。见三国魏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。
⒌ 明代弘治、正德年间李梦阳、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等七人,并以文章名世,称“前七子”。见《明史·李梦阳传》。又嘉靖、隆庆时期李攀龙、谢榛、梁有誉、宗臣、王世贞、徐中行、吴国伦等七人,亦以文章名世,称“后七子”。见《明史·李攀龙传》。
⒍ 汉代宫中女官名。
引证解释
⒈ 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。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,子展、伯有、子西、子产、子大叔 、二 子石 从。
引赵孟 曰:‘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,请皆赋以卒君貺, 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。’”
⒉ 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。
引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及 幽 厉 昏乱,不自为政, 褒 艳 用权,七子党进,贤愚错绪,深谷为陵。”
李贤 注:“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,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, 家伯 为宰, 番 为司徒, 蹶 为趣马, 棸子 为内史。 楀 为师氏也。 厉 王淫於色,七子皆用,言妻党盛也。”
⒊ 指 汉景帝 时同时起兵的 吴 楚 等七诸侯国之王。
引《文选·陆机<五等论>》:“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,凭其士民之力,势足者反疾,土狭者逆遟,六臣犯其弱纲,七子衝其漏网。”
李善 注:“《汉书》曰:‘ 景帝 即位, 朝错 説上,令削 吴。及书至, 吴王 起兵诛 汉 吏二千石以下, 胶西 胶东 淄川 济南 楚 赵 亦皆反也。’”
⒋ 指 汉 末 建安 时期作家 孔融、陈琳、王粲、徐干、阮瑀、应瑒、刘桢 等七人,称 建安 七子。见 三国 魏 曹丕 《典论·论文》。
引唐 罗隐 《寄酬邺王罗令公》之一:“书札二 王 争巧拙,篇章七子避风流。”
胡蕴玉 《中国文学史序》:“其时三祖叶其高论,七子分其丽则,《翰林》总其菁华,《典论》详其藻绚。”
⒌ 明 代 弘治、正德 年间 李梦阳、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 等七人,并以文章名世,称“前七子”。见《明史·李梦阳传》。又 嘉靖、隆庆 时期 李攀龙、谢榛、梁有誉、宗臣、王世贞、徐中行、吴国伦 等七人,亦以文章名世,称“后七子”。见《明史·李攀龙传》。
⒍ 汉 代宫中女官名。
引《汉书·外戚传序》:“又有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之号焉……七子视八百石,比右庶长。”
相关词语
- quán shū全书
- qí lì骑吏
- qiú shēn求伸
- qiū jì鳅鮆
- qín huáng dǎo shì秦皇岛市
- qiú shuǐ泅水
- qǐ fèi起废
- qū cí驱辞
- qiū guān秋官
- qí bù碁布
- qiān wù牵物
- quǎn mǔ zhī zhōng畎亩之中
- qǐ huó乞活
- quàn jiàn劝谏
- qióng è琼萼
- qīng shèn qín清慎勤
- qiú rán gōng虬髯公
- qí shū xiān zhuó棋输先著
- qià zhòng yào hài恰中要害
- quē è缺阨
- qín é螓蛾
- qióng nú琼奴
- qīng suǒ kè青琐客
- qià lái恰来
- quán qīng zhōng wai权倾中外
- qīng pèi轻辔
- qiáo shǒu qǐ zhǒng翘首跂踵
- qiáng lì强厉
- qiú fú ráng zāi求福禳灾
- quán zhī quán néng全知全能
- qiàn zī yóu piào欠资邮票
- qiú dù泅渡
- qiú huà求化
- qīng jiǎn青简
- qīng yì清毅
- qí lín gé麒麟阁
- qiào tuó陗阤
- qū chǐ曲尺
- qiáo zhù侨住
- qiān tì迁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