惰民
拼音duò mín
注音ㄉㄨㄛˋ ㄇ一ㄣˊ
繁体惰民
词语解释
惰民[ duò mín ]
⒈ 不务正业的游民。
英misfit;
引证解释
⒈ 不务正业的游民。
引《商君书·垦令》:“惰民不窳,而庸民无所於食,是必农。”
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资政新篇》:“惰民不务正业,专以异端诬民,伤风败俗,莫逾於此。”
⒉ 元 明 时 浙江 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。也称“堕民”。 元 灭 宋 后,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 绍兴 等地,称之为“怯怜户”,在 绍兴 也叫“乐户”,后称“惰民”。 明 编户籍,统列之为“丐户”,世充婚丧喜庆等贱役,不许与平民通婚和应科举。或曰 宋 将 焦光瓒 率部降 金,金 军北退后, 宋 贬其部为“惰民”。此外尚有 明 初设置之说,其成员传系 张士诚、方国珍 的部属。惰民直至 清 雍正 时始改变其户籍,和平民同列。参阅《通志·食货五》、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降臣》、 清 俞正燮 《癸巳类稿·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》。
国语辞典
惰民[ duò mín ]
⒈ 相传为宋代罪俘的后裔,散居在苏浙两省,不得为官吏及与良民通婚。民国成立,才完全恢复其平等地位。
相关词语
- duó lǐ夺礼
- dì sān cì guó nèi gé mìng zhàn zhēng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
- dí shuǐ狄水
- dì jī帝姬
- dān dèng zǐ单凳子
- dǎo qì倒气
- dòu chóng yú míng豆重榆瞑
- diān tóu bǒ nǎo颠头簸脑
- dǐng xiāng qǐng yuàn顶香请愿
- duó wǔ铎舞
- dǎo chí gàn gē倒持干戈
- diǎn xué点穴
- dān fèng丹凤
- diāo tóng雕桐
- dà bāo gān大包干
- dāi sì mù jī呆似木鸡
- diào fù吊赙
- dàn yuān huò hù蟺蜎蠖濩
- dàn è瘅恶
- dài jì代济
- dà yú大雩
- dài hái代还
- dòng xī动息
- dà xīn大昕
- dé sù德素
- diǎn cái典裁
- diǎn tāng点汤
- diān miǎn gōng lù滇缅公路
- dǔ xìng笃性
- dāng miàn luó,duì miàn gǔ当面锣,对面鼓
- dēng chóng jùn liáng登崇俊良
- dàn màn bù jīng诞谩不经
- dān zhě丹赭
- dào guà zǐ倒挂子
- dì xián帝闲
- dāng qián jué yì当前决意
- dì xiá地峡
- dà gù大故
- diào yǎng掉瀁
- dì sān chǎn yè第三产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