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司
拼音nán sī
注音ㄋㄢˊ ㄙ
繁体南司
词语解释
南司[ nán sī ]
⒈ 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,称南台,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“南司”。
⒉ 唐时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均在大内(皇宫)南面,故称“南衙”,亦称“南司”。
引证解释
⒈ 南北朝 时 南朝 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,称南台,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“南司”。
引《梁书·江淹传》:“少帝 初,以本官兼御史中丞。时 明帝 作相,因谓 淹 曰:‘君昔在尚书中,非公事不妄行,在官宽猛能折衷。今为南司,足以震肃百寮。’”
《南史·何敬容传》:“帝大怒,付南司推劾,御史中丞 张綰 奏 敬容 协私罔上,合弃市。”
《通典·职官六》:“自 齐、梁 皆谓御史中丞为南司。”
⒉ 唐 时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均在大内(皇宫)南面,故称“南衙”,亦称“南司”。
引《旧唐书·宋申锡传》:“会内官 马存亮 同入,諍於 文宗 曰:‘谋反者适 宋申锡 耳,何不召南司会议。’”
国语辞典
南司[ nán sī ]
⒈ 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别称。专职监察、弹劾。
引《梁书·卷一四·江淹传》:「君昔在尚书中,非公事不妄行,在官宽猛能折衷;今为南司,足以震肃百僚。」
⒉ 唐代的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均在皇宫南面,故称为「南司」。
引《旧唐书·卷一六七·宋申锡传》:「会内官马存亮同入,诤于文宗曰:『谋反者适宋申锡耳,何不召南司会议。今卒然如此,京师企足自为乱矣。』」
同音词
相关词语
- nèi guǐ内宄
- nán tà南榻
- nèi chéng内乘
- niú hòu牛后
- niǎo míng鸟明
- niè zì涅字
- niǎo ké鸟壳
- niàn shì念室
- nào jiāng闹僵
- niè chǒng孽宠
- nǚ tóu女头
- nèi qiān内迁
- nán juàn南卷
- ná wěn拿稳
- niè děng蹑等
- niú láng xīng牛郎星
- nú gē奴哥
- nuǎn huǒ pén暖火盆
- nán zhàng shān南障山
- niǎo yún鸟耘
- nuǎn sī暖丝
- nǚ bì女嬖
- niē gù捏故
- nú lù奴戮
- nǚ sūn女孙
- nèi miàn内面
- nèi xiē gè那些个
- nián kǎo年考
- néng shǐ能始
- nián hú黏糊
- ní qiú麑裘
- nǎi qí乃其
- ní jiā lā guā尼加拉瓜
- nèi lào内涝
- nù bù kě è怒不可遏
- ní luó hé尼罗河
- nán guǎn南馆
- nián zhuàng qì ruì年壮气锐
- nián shì年市
- nù shēng怒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