枹鼓
拼音fú gǔ
注音ㄈㄨˊ ㄍㄨˇ
繁体枹鼓
词语解释
枹鼓[ bāo gǔ ]
⒈ 鼓槌和鼓。
⒉ 指战鼓。
⒊ 指报警之鼓。
⒋ 喻指军旅。
引证解释
⒈ 鼓槌和鼓。
引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故古之王者,尊天地,重阴阳,敬四时,严月令。顺之以善政,则和气可立致,犹枹鼓之相应也。”
颜师古 注:“枹,击鼓之椎也。”
⒉ 指战鼓。
引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执枹鼓立於军门,使百姓皆加勇焉。”
《史记·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,临阵约束则忘其亲,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嘉祐六年》:“﹝ 王凯 ﹞至临阵援枹鼓,毅然不少假。”
清 戴名世 《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》:“受国厚恩,敢不执槖鞬援枹鼓以效死?”
⒊ 指报警之鼓。
引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﹝ 张敞 ﹞穷治所犯,或一人百餘发,尽行法罚。由是桴鼓稀鸣,市无偷盗,天子嘉之。”
《后汉书·酷吏传·董宣》:“﹝ 董宣 ﹞后特徵为 洛阳 令……由是搏击豪强,莫不震慄。京师号为‘卧虎’。歌之曰:‘枹鼓不鸣 董少平。’”
宋 陈师道 《代谢西川提点刑狱表》:“家有刑书,知而不犯,地为沃野,富以无求。囹圄屡空,枹鼓几困。”
⒋ 喻指军旅。
引汉 扬雄 《解嘲》:“叔孙通 起於枹鼓之间,解甲投戈,遂作君臣之仪。”
国语辞典
枹鼓[ fū gǔ ]
⒈ 古代战阵所用的鼓,后为军阵的代词。
引《史记·卷六十四·司马穰苴传》:「将受命之日 则忘其家,临军约束则忘其亲,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。」
⒉ 盗案发生时用来警众的工具。
引《汉书·卷七十六·张敞传》:「由是枹鼓稀鸣,市无偷盗,天子嘉之。」
⒊ 鼓槌和鼓。
引《汉书·卷七十五·李寻传》:「顺之以善政,则和气可立致,犹枹鼓之相应也。」
相关词语
- fēi jīng飞精
- fēi zhì蜚蛭
- fèi jiǎng费讲
- fēng xíng风行
- fèn sāng忿丧
- fēi lái fēi qù飞来飞去
- fá mò罚没
- fēng huí lù zhuǎn峰回路转
- fāng děng shēng方等声
- fēng chù风搐
- fēi dié飞碟
- fǔ yǎng wú kuì俯仰无愧
- fù ěr shè shēng附耳射声
- fàn fú泛浮
- fēi zhōu非洲
- fú lún扶轮
- fēi yáo飞謡
- fén shān坟埏
- fāng chuí方垂
- fá qì伐器
- fēng léi风雷
- fèi chóu沸稠
- fàng zhú放逐
- fú zhōng浮钟
- fěng sòng讽诵
- fù shì复试
- fǔ pí腐皮
- fán zhǐ繁祉
- fēng chuí yún sàn风吹云散
- fēi dí飞镝
- fǎ táng法堂
- fēi yì非意
- fān yuè翻跃
- 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抗礼
- fán róng fù qiáng繁荣富强
- fēng qīng风清
- fèng huáng zhú凤凰竹
- fù yuè覆阅
- fó chǐ佛齿
- fāng shèn方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