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果
拼音sì guǒ
注音ㄙˋ ㄍㄨㄛˇ
繁体四果
词语解释
四果[ sì guǒ ]
⒈ 佛教语。声闻乘圣果有四,旧译依梵语称为须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罗汉果。新译将前三果译为预流果、一来果、不还果,阿罗汉果仍其旧。
⒉ 宋代民间教派名。
引证解释
⒈ 佛教语。声闻乘圣果有四,旧译依梵语称为须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罗汉果。新译将前三果译为预流果、一来果、不还果,阿罗汉果仍其旧。
引南朝 齐 周颙 《重答张长史书》:“吾不翔翮於四果,卿尚无疑其集佛。”
南朝 梁 沉约 《佛记序》:“非唯四果不议,固亦十地罔窥。”
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纳缚僧伽蓝》:“伽蓝西南,有一精庐。建立已来,多歷年所,远方辐凑,高才类聚,证四果者难以详举。”
⒉ 宋 代民间教派名。
引宋 陆游 《条对状》:“惟是妖幻邪人,平时誑惑良民,结连素定,待时而发,则其为害,未易可测。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, 淮南 谓之二禬子,两 浙 谓之牟尼教, 江 东谓之四果。”
国语辞典
四果[ sì guǒ ]
⒈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的四种果位。即须陀洹果(预流果)、斯陀含果(一来果)、阿那含果(不还果)、阿罗汉果四者。
引《中论·卷四》:「如见苦不然,断集及证灭,修道及四果,是亦皆不然。」
相关词语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ì wěi世伪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ūn sūn孙孙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ēn tǎo申讨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ī cè失策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ì wǔ士伍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ì yǒu势友
- sì yuán四垣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uì wēi遂威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ēng qì升气
- sǎ xiù洒绣
- shān méi山眉
- shū miǎo殊邈
- sī huà司化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ī miù失谬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í shú识熟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ī xì私系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ù jí束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