焚草
拼音fén cǎo
注音ㄈㄣˊ ㄘㄠˇ
繁体焚草
词语解释
焚草[ fén cǎo ]
⒈ 焚烧茅草。
⒉ 烧掉奏稿,以示谨密。
⒊ 据《隋书·宇文化及传》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,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,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,裴虔通伪称:“草坊被焚,外人救火,故喧嚣耳。”炀帝信以为真,未加提防,遂被杀。史称此次兵变为“焚草之变”。
引证解释
⒈ 焚烧茅草。
引唐 李华 《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》:“焚草为香,採花为供。”
⒉ 烧掉奏稿,以示谨密。
引《宋书·谢弘微传》:“﹝ 弘微 ﹞每有献替及论时事,必手书焚草,人莫之知。”
⒊ 炀帝 信以为真,未加提防,遂被杀。史称此次兵变为“焚草之变”。
引据《隋书·宇文化及传》载 宇文化及 等发动兵变时, 司马德戡 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, 隋炀帝 闻声问是何事, 裴虔通 伪称:“草坊被焚,外人救火,故喧嚣耳。”
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十一篇:“宇文化及 将谋乱,因请放官奴分直上下,詔许之,‘是有焚草之变’。”
国语辞典
焚草[ fén cǎo ]
⒈ 章奏缮就,焚去草稿。古名臣以示谨密。
引《南史·卷二〇·谢弘微传》:「每献替及陈事,必手书,焚草,人莫之知。」
⒉ 烧草。
引唐·李华〈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〉:「焚草为香,采花为供,年十有五,琼章鹤姿。」
同音词
相关词语
- fén shān坟埏
- fǎ táng法堂
- fán zhǐ繁祉
- fāng chuí方垂
- fèn sāng忿丧
- fēi dié飞碟
- fēng léi风雷
- fēng chuí yún sàn风吹云散
- 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抗礼
- fèi jiǎng费讲
- fāng děng shēng方等声
- fǔ yǎng wú kuì俯仰无愧
- fèng huáng zhú凤凰竹
- fēi dí飞镝
- fá mò罚没
- fān yuè翻跃
- fàn fú泛浮
- fēng chù风搐
- fú zhōng浮钟
- fèi chóu沸稠
- fēng qīng风清
- fēng huí lù zhuǎn峰回路转
- fàng zhú放逐
- fù yuè覆阅
- fēi yáo飞謡
- fó chǐ佛齿
- fù shì复试
- fēi lái fēi qù飞来飞去
- fán róng fù qiáng繁荣富强
- fēi zhì蜚蛭
- fēng xíng风行
- fǔ pí腐皮
- fá qì伐器
- fēi yì非意
- fù ěr shè shēng附耳射声
- fēi jīng飞精
- fāng shèn方慎
- fěng sòng讽诵
- fēi zhōu非洲
- fú lún扶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