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清
拼音shàng qīng
注音ㄕㄤˋ ㄑ一ㄥ
繁体上清
词语解释
上清[ shàng qīng ]
⒈ 上天;天空。
⒉ 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。
⒊ 用以指道观或道长。
⒋ 唐柳珵《上清传》云,丞相窦参为政敌所诬,自知将败,嘱其婢上清入宫为婢,为之辩白,上清后果入宫,向德宗辩其诬。见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七五引《异闻集》。后因以“上清”称婢。
引证解释
⒈ 上天;天空。
引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“不能撠胶葛” 唐 颜师古 注:“胶葛,上清之气也。”
唐 齐己 《贺雪》诗:“上清凝结下乾坤,为瑞为祥表致君。”
⒉ 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。
引《云笈七籤》卷三:“其三清境者, 玉清、上清、太清 是也。亦名三天,其三天者, 清微天、禹餘天、大赤天 是也…… 灵宝君 治在 上清境,即 禹餘天 也。”
《警世通言·旌阳宫铁树镇妖》:“兰公 炼丹已成,举家服之,老者髮白反黑,少者辟穀无飢,远近闻之,皆知其必飞昇上清也。”
⒊ 用以指道观或道长。
引唐 白居易 《酬赠李炼师见招》诗:“几年司諫直 承明,今日求真礼上清。”
明 朱权 《荆钗记·荐亡》:“特朝拜上清,仗此名香表志诚,亡妻滞水滨,愿神魂得上升。”
⒋ 唐 柳珵 《上清传》云,丞相 窦参 为政敌所诬,自知将败,嘱其婢 上清 入宫为婢,为之辩白, 上清 后果入宫,向 德宗 辩其诬。见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七五引《异闻集》。后因以“上清”称婢。 《通雅·称谓》:“婢亦谓之上清。
引柳珵 《上清传》, 温公 《考异》引之……事虽不可信,然当时称婢为上清,亦常语也。”
国语辞典
上清[ shàng qīng ]
⒈ 道家的三清境之一。即天界。亦泛指仙境。
引唐·白居易〈梦仙〉诗:「人有梦仙者,梦身升上清。」
《警世通言·卷四〇·旌阳宫铁树镇妖》:「兰公炼丹已成,举家服之,老者发白反黑,少者辟谷无饥,远近闻之,皆知其必飞升上清也。」
⒉ 泛称婢女。唐朝宰相窦参自知将为政敌所害,嘱其婢上清,将来入宫后,为其辩白。上清后果入宫,向德宗申冤。见《太平广记·卷二七五·上清》。后泛指婢女。
引明·方以智《通雅·卷一九·称谓》:「婢亦谓之上清。柳珵上清传,温公考异引之……事虽不可信,然当时称婢为上清,亦常语也。」
相关词语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ī huà司化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ì wěi世伪
- shí xiàng识相
- sūn sūn孙孙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ī xì私系
- shān méi山眉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ì yǒu势友
- sì yuán四垣
- shī cè失策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ī miù失谬
- shēn tǎo申讨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í shú识熟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ǎ xiù洒绣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ù jí束棘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ēng cái生材
- suì wēi遂威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í xián时贤
- shēng qì升气
- shì wǔ士伍
- shōu shā收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