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词
拼音gǔ cí
注音ㄍㄨˇ ㄘˊ
繁体鼓詞
词语解释
鼓词[ gǔ cí ]
⒈ 明清曲艺形式。从词话发展而来,主要流行于北方。演出时演员自击鼓板,无弦乐伴奏。书目多为中长篇,内容以历代征战和公案故事为主。清代以来的大鼓,与鼓词有一定渊源关系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鼓辞”。曲艺的一种。 明 清 时流行于我国北方。 清 贾凫西 作有《木皮散人鼓词》一说鼓词即鼓书,为大鼓的旧称。也有人认为,鼓词即 元 明 间流行的词话,或系词话的直接发展。现在则多指各种大鼓的唱词脚本。
引震钧 《天咫偶闻·外城西》:“旧日鼓词,有所谓子弟书者。始剙於八旂子弟,其词雅驯,其声和缓,有东城调、西城调之分。”
徐珂 《清稗类钞·音乐·鼓词》:“唱鼓词者,小鼓一具,配以三絃。二人唱书,谓之鼓儿词。亦有仅一人者, 京 津 有之。大家妇女无事,輒召之使唱,以遣岑寂。”
姚华 《论文后编·目录中》:“明 清 两朝,南曲为盛,中 清 以后,曲就衰微。其行世者,鼓辞絃索诸调,声益变而辞益纷。”
蔡元培 《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》:“兼且成年的人爱看的书报与图画,爱听的笑话与鼓词,不免有不宜于儿童的。”
国语辞典
鼓词[ gǔ cí ]
⒈ 一种说唱艺术。表演者自击鼓板以说唱。参见「打鼓说书」条。
相关词语
- guā yǎn刮眼
- guàn shí贯石
- guān shì观事
- gān xīn zhī fèi甘馨之费
- guì què桂阙
- gǒng shǒu chuí cháng拱手垂裳
- gāo zhòu高胄
- guī nì规匿
- gāo jì高髻
- gòng lù贡禄
- guān rén官人
- gǎn kǎo赶考
- gū luán孤鸾
- gōng zuò liáng工作量
- gù shǒu固守
- guǐ gōng shí鬼功石
- gū tū蓇葖
- guāng dí光觌
- gēng yíng更嬴
- gǎn rén感人
- gū yǔ孤屿
- gài jiàn概见
- gòu xiào诟笑
- gé lǚ革履
- guǎng tián hóng yì广田弘毅
- gǔn léi滚雷
- gāo hào tóng高号铜
- guān yīn jú观音菊
- gé yǎn格眼
- guān dú观读
- guǐ tè诡特
- gāo dù jiǎo高度角
- gǔ fū鼓跗
- gé zī嗝吱
- gòu lí遘罹
- guāng huǎng huǎng光晃晃
- gào cí告辞
- gài duó丐夺
- guǎng pǔ广谱
- guà bì挂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