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兔
拼音fú tù
注音ㄈㄨˊ ㄊㄨˋ
繁体伏兔
词语解释
伏兔[ fú tù ]
⒈ 亦作“伏菟”。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。
⒉ 古代车上的部件,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,以其形如蹲伏之兔,故名。
⒊ 指织机上的部件。
⒋ 经穴名。别名外勾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大腿前外侧,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。
⒌ 亦作“伏菟”。草药飞廉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四·飞廉》﹝释名﹞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伏菟”。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。
引《文选·邹阳<上书吴王>》:“今 胡 数涉北河之外,上覆飞鸟,下不见伏兔。”
李善 注引 苏林 曰:“言 胡 上射飞鸟,下尽地之伏兔。”
《汉书·邹阳传》作“伏菟”。 唐 沉佺期 《七夕曝衣篇》:“双花伏兔画屏风,四子盘龙擎斗帐。”
⒉ 古代车上的部件,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,以其形如蹲伏之兔,故名。
引《周礼·考工记·辀人》:“良輈环灂,自伏兔不至轨七寸。”
贾公彦 疏:“伏兔衔车轴,在舆下,短不至轨。”
⒊ 指织机上的部件。
引南朝 梁 刘孝威 《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》:“机顶挂流苏,机旁垂结珠。青丝引伏兔,黄金绕鹿卢。”
⒋ 经穴名。别名外勾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大腿前外侧,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。
引《灵枢经·经脉》:“胃足阳明之脉……其支者,起于胃口,下循腹里,下至气街中而合,以下髀关,抵伏兔,下膝髕中。”
《针灸甲乙经》卷三:“伏兔在膝上六寸,起肉间,足阳明脉气所发。”
⒌ 亦作“伏菟”。草药飞廉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四·飞廉》﹝释名﹞。
相关词语
- fān yuè翻跃
- fēi dié飞碟
- fèi jiǎng费讲
- fá qì伐器
- fāng děng shēng方等声
- fú zhōng浮钟
- fèi chóu沸稠
- fù ěr shè shēng附耳射声
- fèn sāng忿丧
- fá mò罚没
- fēng qīng风清
- fēng xíng风行
- fēng chuí yún sàn风吹云散
- fán zhǐ繁祉
- fǔ yǎng wú kuì俯仰无愧
- fēi zhì蜚蛭
- fù yuè覆阅
- fēi zhōu非洲
- fēi jīng飞精
- fǎ táng法堂
- fēng léi风雷
- fēi yì非意
- fú lún扶轮
- fēi dí飞镝
- fāng chuí方垂
- fěng sòng讽诵
- fó chǐ佛齿
- fèng huáng zhú凤凰竹
- fǔ pí腐皮
- fēng huí lù zhuǎn峰回路转
- 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抗礼
- fù shì复试
- fēi yáo飞謡
- fán róng fù qiáng繁荣富强
- fàn fú泛浮
- fén shān坟埏
- fāng shèn方慎
- fēi lái fēi qù飞来飞去
- fēng chù风搐
- fàng zhú放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