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解
拼音tǐ jiě
注音ㄊ一ˇ ㄐ一ㄝˇ
繁体體解
词语解释
体解[ tǐ jiě ]
⒈ 古代祭祀、宴飨时,将牲体切割为二十一部分。
⒉ 分解人的肢体。古代酷刑之一。
⒊ 犹解体。比喻人心离散。
⒋ 理解;领悟。
引证解释
⒈ 古代祭祀、宴飨时,将牲体切割为二十一部分。
引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。”
《周礼·夏官·小子》“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”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:“羊殽,体解节折也。”
孙诒让 正义:“今以《礼经》、《春秋》内外传及 韦、杜、贾 诸説参互考之,脀解之法盖有五,而实止四等。一曰全烝,全而荐之,则不解者也……四曰体解,节折谓之折俎,亦谓之殽烝。於七体中,復解前后左右肱股、脊、左右胁,各为三体,则解为二十一体也。凡牲之爓孰者,必体解。”
⒉ 分解人的肢体。古代酷刑之一。
引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虽体解吾犹未变兮,岂余心之可惩。”
王逸 注:“虽遭支解,亦不能变。”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二十年, 燕 太子丹 患 秦 兵至国,恐,使 荆軻 刺 秦王。秦王 觉之,体解 軻 以徇,而使 王翦、辛胜 攻 燕。”
⒊ 犹解体。比喻人心离散。
引《元史·世祖纪六》:“臣等久积不平,心离体解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英宗治平二年》:“﹝ 吕诲 言﹞今前席详延,无非藩邸之旧,清途进用,皆出权幸之门。忠良之人,寧无体解。”
⒋ 理解;领悟。
引《魏书·乐志》:“时司乐上书,典章有闕,求集中祕羣官议定其事,并访吏民,有能体解古乐者,与之修广器数,甄立名品,以谐八音。”
《华严经·净行品》:“自归於佛,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意。”
国语辞典
体解[ tǐ jiě ]
⒈ 支解牲体。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「王享有体荐,宴有折俎」句下唐·孔颖达·正义:「王为公侯设宴礼,体解节折升之于俎。」
⒉ 古代分解肢体的酷刑。
引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:「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,恐,使荆轲刺秦王。秦王觉之,体解轲以徇。」
⒊ 体会了解。
引《大方广佛华严经·卷六》:「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意。」
相关词语
- tù yǐng兔颖
- tuō shì托事
- táng zhèng棠政
- tuì qì退弃
- tiān jiǔ天九
- tián hú田胡
- tǐ fǎng体访
- tóng zhì同治
- táo róng淘融
- táo zuì逃罪
- tòng jí痛疾
- tuǐ shì腿事
- téng yǐ藤椅
- tiān kāi tú huà天开图画
- tú nán图南
- tǎo kǒu zǐ讨口子
- tóng shān铜山
- tuí jiào颓教
- tán cáo檀槽
- táo yì逃佚
- tuó tā橐他
- tián chē田车
- tōng gǔ通谷
- tóng huǒ同夥
- tái gé抬阁
- 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
- tǔ fēng土蜂
- tà jī踏缉
- tāo tāo bù qióng滔滔不穷
- táo jūn陶均
- tiān gòu天构
- tān xiān贪憸
- tǎ dūn塔墩
-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
- tuí qiān颓迁
- tào jiān套间
- tián sī sī甜丝丝
- tiān miào天庙
- tì jīng惕兢
- tiě xiǎng bǎn铁响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