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响的意思解释

口部9画左右结构U+54CD

口部

9画

6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KTMK

RHBR

JNJ

67020

0742

4776

U+54CD

251325251 竖、横折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钩、竖、横折、横

𥀾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xiǎng

基本解释

声音。~声。~箭。~马(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,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)。音~(a。声音,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;b。泛称收音、录音、扩音等设备)。

发出声音。钟~了。

声音高,声音大。~亮。~彻云霄(响声直达高空,形容声音十分嘹亮)。

回声。~应( yìng )。如~斯应(喻反应迅速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口,鄉声。本义:回声。

2.同本义。

響,声也。 《说文》炎光飞 《剧秦美新》黄玉应。 《史晨奏铭》其受命也如 《易 · 系辞》空谷传,哀转久绝。 《水经注 · 江水》云集应。 汉 · 贾谊《过秦论上》绝无踪 《聊斋志异 · 促织》

响臻(响应纷至);响彻;响效(同响应)

echo;

3.声音。

泠泠作 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歌台暖 唐 ·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枹止腾,余韵徐歇。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毕绝。 《虞初新志 · 秋声诗自序》

响丁丁(响泠泠。形容清脆的响声);响卜(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);响钞(指硬币)

sound;

4.音讯。

(邓) 艾得书,大喜,即报书。 《三国志》。 裴松之注引《蜀书》:思闻嘉响。

message;

动词

1.清晰地发出声音。

村北缲车。 宋 · 苏轼《浣溪沙》词

响榧子(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);响鞭;门铃响了;大钟响了;响房(旧俗结婚日,喜轿出发前,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,称为响房)

sound; make a sound;

2.开口说话 。

响起(吭声;声张);不声不响。

say;

形容词

1.声音大 。

屋外马达声太响。

noisy;

2.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 。

响当(形容人有本领、有名气);话说得响;名字很响。

famous;

量词

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。

鸣炮十响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make sound, make noise; sound
  • ertönen; Echo, Geräusch; laut
  • sonner, retentir, bruit, bruyant, sonor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音部 )

古文: 𡪥𡪆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許兩切,音享。說文》:聲也。从音,鄕聲。【註】徐鍇曰:聲之外曰響。響猶怳也,怳怳然浮也。實而精者曰聲,朴而浮者曰響;響之附聲,如影之著形。玉篇》:應聲也。書・大禹謨》:惟影響。

又,方響,樂器。杜陽雜編》:太和九年,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。

集韻》或作㗽,《韻會》又作鄕,通作嚮、饗。

注解

〔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音部

〔響〕字拼音是xiǎ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鄉、音

〔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ǎng] ⑴ 见“响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許兩切頁碼78頁,第1

響聲也。从音𨞰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忻罔反頁碼217頁,第4行,第1

響聲也。從音鄉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通論詳矣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許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406頁,第5許惟賢183頁,第9

響聲也。

段注渾言之也。《天文志》曰:鄉之應聲。析言之也。鄉者假借字。按《玉篇》曰:響,應聲也。

从音。鄉聲。

段注許㒳切。十部。

白话解释

响,声音。字形采用“音”作边旁,“鄉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字從音、鄉聲。《說文》:「響,聲也。」段注:「渾言之也。〈天文志〉曰:『鄉之應聲。』析言之也。鄉者,假借字。按,《玉篇》曰:『響,應聲也。』」隸楷以後字形一般均承篆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隸書亦間有改從向聲作嚮。規範字則改為從口、向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