厖
国语辞典解释
厖
páng详细解释
形
1.大。
《文选 · 司马相如 · 封禅文》:“湛恩厖鸿,易丰也。”唐 · 李善 · 注:“厖、鸿,皆大也。”唐 · 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:“天锡皇帝,厖臣硕辅。”
2.杂乱。
《书经 · 周官》:“推贤让贤,庶官乃和,不和政厖。”唐 · 皮日休《忆洞庭观步十韵》:“仙犬声音古,遗民意绪厖。”
厖杂。
两岸词典解释
厖
máng详细解释
1.《书》大。
天锡皇帝,厖臣硕辅(唐‧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)。
2.《书》杂乱;纷乱。
推贤让贤,庶官乃和,不和政厖(《书经‧周官》)。
3.《书》厚重;丰厚。
故夫天不崇大,则复帱不广;地不深厚,则载物不博;人不敦厖,则道数不远(《后汉书‧卷四十三‧朱晖列传》)。
4.《书》昏庸愚昧。
曶黑皙眇,往来屯屯,厖昧革化,惟元气存,而何为焉(唐‧柳宗元《天对》)。
5.姓。
外语翻译
- bulky; thick and large; confused
- riesig, überdimensional
- énorm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莫江切,音尨。《說文》:石大貌。从厂,尨聲。一曰厚也。《玉篇》:大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有也。【疏】《左傳》民生敦厖,言人生聚豐厚大有也。
义又,姓。《前漢・古今人表》:厖圉。
义又,通作庬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湛恩庬洪。
又,通作蒙。《韻會》:《荀子》引《詩》爲「下國駿蒙」。《左傳》厖茸,音蒙㊟〔「厖茸」,或作「尨茸」。「厖茸,音蒙」句為《左傳》注語〕。
又,《集韻》:母項切;《韻會》:母講切,𡘋音𠈵 —— 義同。《韻會》:《詩》爲下國駿厖,《毛傳》讀如平聲,《鄭箋》音上聲。
注解
〔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厂部。
〔厖〕字拼音是má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厂、尨。
〔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áng] ⑴ 石头大的样子。⑵ 古通“尨”。⑶ 丰厚;厚重。⑷ 有;拥有。⑸ 杂;乱。⑹ 长毛狗,亦泛指犬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莫江切頁碼第310頁,第29字續丁孫
厖
石大也。从厂尨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免江反頁碼第772頁,第4行,第1字述
石大也。從厂尨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詩》曰:「爲下國駿厖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莫江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788頁,第1字許惟賢第782頁,第3字
石大也。
段注石大其本義也。引伸之爲凡大之偁。《釋詁》曰:厖,大也。《左傳》民生敦厖,《周語》敦厖純固是也。又引伸之爲厚也。《商頌》爲下國駿厖《毛傳》是也。或假此厖爲尨襍字。《荀卿》引《商頌》厖作蒙。
从厂。尨聲。
段注莫江切。九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