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荨的意思解释

艹部9画上下结构U+8368

艹部

9画

6画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AVFU

TSMI

EXDS

44347

7915

6101

U+8368

122511124 横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钩、点

𦼓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qián

基本解释

〔~麻〕a.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卵形,对生,开穗状小花,茎、叶生细毛,皮肤接触时会引起刺痛,茎皮纤维可以做纺织原料,亦可做麻绳;b.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。

详细解释

1.蕁、 qián。

2.另见 xún (荨麻疹)

xún

基本解释

[荨麻疹]一种过敏性皮疹,俗称“风疹疙瘩”。

详细解释

1.蕁 xún。

2.另见 qián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nettle
  • Brennnessel (lat: Urtica)​ (S, Bio)
  • orti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 )

唐韻》:徒含切,音譚。說文》:䒞藩。爾雅・釋草》:蕁,䒞藩。【註】蕁生山上,葉如韭,一曰蝭母。

又,𧂇海薻。【註】一名海蘿,如飛髮,生海中。

又,《淮南子・天文訓》:火上蕁,水下流。

注解

〔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蕁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án、xú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尋

〔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án] ⑴ 〔~麻〕a.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卵形,對生,開穗狀小花,莖、葉生細毛,皮膚接觸時會引起刺痛,莖皮纖維可以做紡織原料,亦可做麻繩;b.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 [xún] ⑴ [蕁麻疹]一種過敏性皮疹,俗稱“風疹疙瘩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徒含切頁碼19頁,第18

蕁䒞藩也。从艸尋聲。

𧂇

𧂇蕁或从爻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田南反頁碼75頁,第1行,第1

𧂇䒞藩也。從艸尋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本艸》:「即知母藥也,形似昌蒲而柔潤,葉至難死,掘出隨生,須枯燥乃止,味苦寒,一名蝭母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75頁,第2行,第1

蕁或從爻。

鍇注臣鍇按:今《本草》作此𧂇字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徒南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12頁,第1許惟賢48頁,第4

𧀷

𧀷䒞蕃也。

段注今本篆文無彡。誤。䒞當是本作冘。俗加艸。《本艸》作沈(直林切)燔。說《爾雅》者謂卽今之知母。

从艸。𢒫聲。

段注𢒫各本作尋。誤。徒南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
𧂇

𧂇𧂇𧀷或从爻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