𠱙
口部9画左右结构U+20C59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之六切,音粥。《玉篇》或作喌,呼雞聲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子六切,音蹙 —— 本作𠴫,歎也。詳後𠴫字註。
又,《類篇》:于六切,音哊 —— 行平易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前歷切,音寂 —— 本亦作𠴫,嗼也。詳𠴫字註。
注解
〔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𠱙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ōu、yù、jì、c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尗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前歷切頁碼第44頁,第29字續丁孫
𠴫
嗼也。从口叔聲。
附注段注本作:「𠴫,𠴫嗼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前狄反頁碼第134頁,第6行,第2字述
嗼也。從口叔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子虚賦》曰:『𠴫寥無聲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前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42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7頁,第13字
𠴫嗼也。
段注三字一句。俗本刪𠴫字。非也。《宀部》曰:寂,無人聲也。
从口。叔聲。
段注前歷切。古音在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