漆
意思解释
漆
qī基本解释
①落叶乔木,树皮内富含树脂,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,即“生漆”,可制涂料,液汁干后可入药。
②用漆树皮的黏汁或其他树脂做成的涂料。油~。~片。~器;~雕;磨~画(均为工艺品)。~包线。
③用漆涂。把门窗~一下。
④黑。~黑一团(a.形容非常黑暗,没有一点光明;b.形容一无所知。均亦作“一团漆黑”)。
⑤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水,桼声。本义:漆水。
2.同本义。古水名。
Qi River;
3.渭水支流,今名漆水河。发源于陕西麟游县西,东南流至武功县西,注入渭水。
4.在陕西省邠县西,流注泾水。
5.石川河上源之一。发源于陕西铜川市北,南流至耀县与沮水合为石川河,又南流至高陵县东注入渭水。
6.油漆树 。一种漆树科落叶乔木,从其树皮可割取天然漆。
Japanese varnish tree;
7.油漆 用漆树汁制成的涂料。
鱼盐漆丝。
lacquer;
8.漆器。
器用瓷漆。
lacquerware;
动词
◎涂漆 。
漆棺材;漆饰(涂漆作为装饰);漆身(以漆涂身;以漆涂尸);漆井(有涂漆栏杆的井);漆宅(漆宫。涂漆棺材的异称);漆作(漆器。涂漆的器物);漆碗(涂上漆的木碗)
paint; coat with lacquer;
数词
◎通“七”。数词 夕见漆十士。——《墨子·贵义》
seven;
国语辞典解释
漆
qī详细解释
名
1.河川名。源出大陆地区陕西省同官县东北大神山,注入渭水。
2.植物名。参见“漆树”条。
3.用漆树汁或其他树脂所制成的涂料。
油漆、水泥漆。
4.姓。如元代有漆希范,明代有漆文昌。
动
◎用漆涂在器物上。
《礼记 · 檀弓上》:“君即位而为椑,岁壹漆之,藏焉。”
形
◎黑色的。
《周礼 · 春官 · 巾车》:“漆车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漆车,黑车也。”
漆黑。
两岸词典解释
漆
qī详细解释
1.各种黏液状涂料的统称。有天然漆和人造漆之分。涂在器物表面,具有美观、保护的作用。
油漆、书柜要涂漆。
2.植物名。漆树。落叶乔木,小枝粗壮,开黄绿色小花。树皮里有乳白色汁液,接触空气后变暗褐色,称生漆,可做涂料。
3.涂漆。
漆工、漆床架、门窗漆成绿色。
4.姓。
外语翻译
- varnish, lacquer, paint
- bemalen, anstreichen , Farbe (S), Lack (S), Qi (Eig, Fam)
- vernis, laque, peinture, vernir, peindre, noi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𣴶
《唐韻》:親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戚悉切,𡘋音七 —— 水名。《說文》:水,出右扶風杜陵岐山。《書・禹貢》:導渭自鳥鼠同「穴」,東會于澧,又東會于涇,又東過漆沮。《山海經》:羭次之山,漆水出焉。
义又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屬右扶風。
义又,古邑名。《春秋・襄二十一年》: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。
义又,海名。張說《梁四公記》:黑谷之北有漆海。
义又,木名。《詩・鄘風》:椅桐梓漆。
义又,木汁可髤物。《書・禹貢》:厥貢漆絲。
义又,物之黑者曰漆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巾車漆車藩蔽。【註】漆車,黑車也。
又,《集韻》:七結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千結切,𡘋音切 —— 祭禮之容。《禮・祭義》:濟濟漆漆。【註】漆漆者,專致之容。
又,《集韻》:七四切,音次 —— 與髤、䰍、𥿴同,以漆塗器也。
义本作桼,亦作柒。
注解
〔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漆〕字拼音是q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桼,五行属水。
〔漆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桼声。本义是漆水。
〔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ī] ⑴ 落叶乔木,树皮内富含树脂,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,即“生漆”,可制涂料,液汁干后可入药。⑵ 用漆树皮的黏汁或其他树脂做成的涂料⑶ 用漆涂⑷ 黑⑸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親吉切頁碼第361頁,第2字續丁孫
漆
水。出右扶風杜陵岐山,東入渭。一曰入洛。从水桼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秋日反頁碼第878頁,第6行,第1字述
水,出右扶風杜陵岐山,東入渭。一曰入洛。一曰漆城池。從水桼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在右扶風漆縣西,《詩》所謂「漆沮旣從」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親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092頁,第1字許惟賢第914頁,第4字
漆水。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東入渭。
段注二志皆杜陵屬京兆尹,杜陽屬右扶風。此杜陵當作杜陽。杜陽,今陝西鳳翔府麟遊縣是其地。周《公劉》居豳,今陝西邠州是其地。漢之漆,栒邑二縣也。太王遷𨙸,今鳳翔府岐山扶風二縣是其地。漢之杜陽南,美陽北也。《大雅》曰:民之初生。自土漆沮。傳曰:漆,漆水,沮,沮水也。又曰:周原,漆沮之閒也。《周頌》潛傳又曰:漆沮,岐州之二水也。據毛說則漆沮二水,實在岐周之地。《小雅・吉日》傳但云漆沮之水。麀鹿所生。其解必同《大雅》、《周頌》。許云漆水出杜陽。正岐周地也。此漆沮在涇西。《禹貢》道渭又東過漆沮,則在涇東。與岐周無涉。玉裁謂《水經》曰:漆水出扶風杜陽縣俞山,東北入於渭。正與《說文》合。惟岐作俞耳。酈氏引開山圖曰:岐山在杜陽北,長安西。有渠謂之漆渠。酈又云:漆水出杜陽縣之漆溪。謂之漆渠。漆渠合岐水。與横水合。東注雍水。又合杜水。南注於渭。郭樸《山海經》注云:今漆水出岐山。皆與《水經》合。而《前志》右扶風漆縣下云:漆水在縣西。以地望準之,葢此漆水出豳地。漢漆縣以水爲名。西南流至周𨙸地南,漢杜陽美陽境而入渭。實出今之邠州。西南流。至麟遊,扶風閒入渭也。《大雅》云:率西水滸。箋云:循漆沮水側。傳又云:周原,漆沮之閒也。是此水源委自豳至𨙸,漢人皆審知形勢。今則茫昧難詳矣。闞駰十三州志云:漆水出漆縣西北。至岐山東北入渭。正與《毛詩傳》,箋合。許及《水經》云出杜陽岐山者,容舉其近源言之。《邑部》云:𨙸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。此以岐山系杜陽者,岐山在杜陽之南,美陽之北。周原在岐山之陽。故詩諩曰周願者,岐山陽。地屬杜陽。《郡國志》注所引如是。
从水。桼聲。
段注四字依《水經注》所引在此。小徐本从某某聲,往往閒在兩義之中。不同大徐。皆小徐爲古本也。親吉切。十二部。
一曰漆,城池也。
段注小徐本如是。與《水經注》所引合。大徐本作一曰入洛。葢淺人讀酈注沮水篇者改之。洛水,雍州之浸。下文出歸德北夷畍中者,卽涇東之漆沮水也。涇西之漆不得入洛。中隔涇水矣。一曰者,別一義。城隍有水曰池。城池謂之漆,葢古有是名。酈兼引此句,猶其兼引一曰湔半澣之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