哗
口部9画左右结构U+54D7
意思解释
哗嘩
huá基本解释
①〔~变〕军队突然叛变。
②人多声杂,乱吵。~笑。~然。喧~。~众取宠(用言语行动迎合众人,以博得好感或拥护)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人声嘈杂,喧闹。
哗然而骇者。 有辄哗笑之。 无敢哗者。
哗溃(喧闹中逃散);哗釦(大声欢呼);哗嚣(喧腾);哗乱(群起作乱)
clamor; noise;
2.浮夸 。
哗众取宠。
boast;
形容词
1.形容很响的笑声的 。
哗笑(众人放声大笑)
uproarious;
2.另见 huā。
哗嘩
huā基本解释
◎象声词。雨~~地下。
详细解释
象声词
1.形声。从口,华声。本义:喧哗,声大而杂乱) 同本义 。
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;哗啷(象声词);哗拉拉(哗喇喇,哗啦啦。象声词。
thump; gurgling;
2.另见 huá。
外语翻译
- rushing sound; gush forward
- schreien, toben
- fraca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同「譁」。
注解
〔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嘩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uá、hu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華。
〔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ā] ⑴ 均见“哗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呼瓜切頁碼第74頁,第25字續丁孫
𧮉
異體譁
讙也。从言𦾓聲。
附注丁福保詁林:「沈乾一案:唐寫本《玉篇》『𧪮』注引《說文》亦譁字也。《廣韻・九麻》:『譁』下:『𧪮,同上。』足證『𧪮』為『譁』之重文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忽奢反頁碼第210頁,第7行,第2字述
讙也。從言華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呼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394頁,第2字許惟賢第177頁,第12字
讙也。从言。䔢聲。
段注呼瓜切。古音在五部。